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氮肥适宜用量及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8页
   ·氮肥在农业中的作用第14页
   ·氮肥利用率第14-18页
     ·氮肥利用率定义第14-15页
     ·~(15)N示踪法与肥料氮素平衡第15-16页
     ·~(15)N示踪法与差减法的比较第16页
     ·我国农田氮肥的利用状况第16-18页
   ·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第18-20页
     ·过量施肥第18-19页
     ·土壤背景氮过高第19页
     ·氮肥施用时期第19-20页
     ·水稻品种第20页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第20-26页
     ·减少稻田土壤中氮素损失第21-24页
       ·施肥方法第21页
       ·氮肥运筹第21-22页
       ·实时氮肥管理第22页
       ·平衡施肥第22-23页
       ·氮肥种类第23页
       ·氮肥增效剂第23-24页
       ·增施有机肥第24页
     ·提高水稻自身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第24-26页
       ·水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24-25页
       ·筛选和开发氮素高效利用的品种第25-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氮肥适宜用量的研究第28-44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水稻和小麦的适宜施氮量与平均区域适宜施氮量第31-34页
     ·适宜施氮量与作物产量、农民净收入及环境的关系第34-36页
   ·讨论第36-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第44-64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供试材料与试验方法第45-46页
     ·取样及测定方法第46页
     ·数据计算及分析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58页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46-47页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因子的影响第47-48页
     ·施氮量对成熟期水稻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48-50页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干物质量的影响第50-51页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第51-53页
     ·施氮量对成熟期水稻氮素分配的影响第53页
     ·水稻对~(15)N的吸收与分配第53-54页
     ·水稻生育后期氮素的转运量与转运效率第54-55页
     ·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第55页
     ·不同施氮量下植株与土壤间的氮素平衡第55-56页
     ·差减法与~(15)N示踪法测得的氮肥利用率比较第56-57页
     ·水稻对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第57-58页
   ·讨论第58-61页
   ·小结第61-64页
第四章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第64-74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第66页
     ·水稻对~(15)N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第66-68页
     ·水稻吸收氮素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第68-70页
   ·讨论第70-72页
   ·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施用水面分子膜对太湖地区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第74-84页
   ·材料与方法第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80页
     ·不同施肥量加膜处理的增产效应第75-76页
     ·加膜处理对氨挥发的影响第76-77页
     ·不同时期水稻器官的吸氮量第77-78页
     ·标记肥料氮的去向第78-80页
       ·收获期肥料氮在水稻各器官的分配第78-79页
       ·标记氮肥的去向第79-80页
       ·植物各器官及土壤各层中~(15)N丰度比较第80页
   ·讨论第80-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84-90页
   ·讨论第84-89页
     ·氮肥适宜用量的确定第84-85页
     ·施氮量与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第85-87页
     ·施氮量与氮素吸收及转运第87-88页
     ·稻田水面分子膜与氮肥利用率第88-89页
   ·主要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6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研究
下一篇:外源NO缓解小麦幼苗盐胁迫的效应与花后盐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