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抗枯萎病突变体的筛选及抗性生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草莓连作障碍的发生及危害 | 第9页 |
·草莓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9页 |
·诱变育种与植物组织培养结合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毒素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植物抗病生理的研究 | 第11-12页 |
·RAPD 检测变异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3页 |
·草莓品种 | 第13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13页 |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第13页 |
·试验方法 | 第13-19页 |
·草莓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3-14页 |
·草莓愈伤组织诱导成株 | 第14页 |
·枯萎病菌毒素的制备和毒性测定 | 第14页 |
·筛选草莓抗枯萎病外植体的研究 | 第14-15页 |
·RAPD 检测 | 第15-16页 |
·突变体再生植株抗病性鉴定 | 第16-17页 |
·再生植株抗病生理的研究 | 第17-18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草莓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9-23页 |
·碳源对草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页 |
·麦芽糖浓度对草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21页 |
·TDZ 对草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1-22页 |
·BA 对草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2页 |
·AgNO_3对草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2-23页 |
·筛选草莓抗枯萎病外植体的研究 | 第23-29页 |
·枯萎病菌毒素毒性的测定 | 第23页 |
·毒素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23-24页 |
·抗性不定芽存活率稳定性测定 | 第24-25页 |
·抗性不定芽抗毒素分化稳定性测定 | 第25-27页 |
·抗性再生植株对毒素抗性测定 | 第27-29页 |
·草莓抗枯萎病突变体的 RAPD 分析 | 第29-30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检测 | 第29页 |
·草莓抗枯萎病突变体的 RAPD 分析 | 第29-30页 |
·抗枯萎病变异体抗病性鉴定 | 第30-31页 |
·抗枯萎病突变体抗性生理的研究 | 第31-37页 |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抗毒素突变体细胞膜透性测定 | 第35页 |
·抗毒素突变体根系活力测定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草莓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7页 |
·诱导抗病突变体 | 第37-38页 |
·突变体抗病生理测定 | 第38页 |
·RAPD 多态性分析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录 A—日本岗崎营养液配方 | 第46-47页 |
附录 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反应液 | 第47-48页 |
附录 C—MS 培养基 | 第48-49页 |
附录 D—TTC 还原法测定草莓根系活力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