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泥沙对富营养物质的吸附与释放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泥沙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页 | 
| ·泥沙与水体水质的关系 | 第10-11页 | 
| ·富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 第11-12页 | 
| ·水体沉积物中的富营养物质及其形态转化 | 第12-13页 | 
| ·底泥富营养物质的释放特征及发生的条件 | 第13页 | 
| ·影响泥沙对富营养物质吸附及释放的因素 | 第13-17页 | 
| ·水体泥沙对富营养物质吸附释放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吸附试验 | 第17页 | 
| ·释放试验 | 第17页 | 
| ·三峡水库消落带总磷预测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水体泥沙对 P 吸附与释放的基本原理及试验方案 | 第19-30页 | 
| ·氮磷吸附与释放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 ·营养性污染物指标选择 | 第20-22页 | 
| ·试验方案 | 第22-30页 | 
| ·试验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 第三章 含沙量和水相磷初始浓度对 P 吸附的试验分析 | 第30-46页 | 
| ·磷吸附动力学试验分析 | 第30-36页 | 
| ·含沙量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30-33页 | 
| ·水相磷初始浓度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33-36页 | 
| ·泥沙等温平衡吸附试验分析 | 第36-44页 | 
| ·不同含沙量对磷的等温平衡吸附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 ·水相磷初始浓度对单位质量泥沙平衡吸附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含沙量对单位质量泥沙平衡吸附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含沙量对磷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第40-43页 | 
| ·含沙量对磷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泥沙粒径、电导率和 pH 值对 P 释放的试验分析 | 第46-61页 | 
| ·泥沙解吸模式 | 第46-47页 | 
| ·泥沙解吸污染物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 ·泥沙粒径 | 第47页 | 
| ·水体电导率 | 第47页 | 
| ·水体pH 值 | 第47-48页 | 
| ·泥沙粒径对总磷释放试验分析 | 第48-51页 | 
| ·泥沙粒径对总磷释放的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 ·泥沙粒径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水体电导率对总磷释放试验分析 | 第51-56页 | 
| ·水体电导率对总磷释放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 ·水体电导率对总磷释放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 ·水溶液酸碱度对总磷释放试验分析 | 第56-60页 | 
| ·水体电导率对总磷释放试验方法 | 第56页 | 
| ·水体酸碱度对总磷释放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TP)分析 | 第61-66页 | 
| ·三峡水库消落带富营养物污染现状 | 第61-63页 | 
| ·三峡水库消落带富营养物(TP)污染预测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