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危害 | 第10-14页 |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 第10-11页 |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 第11-13页 |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 第13-14页 |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工艺 | 第14-15页 |
·垃圾渗滤液的主体处理工艺 | 第15页 |
·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技术 | 第15-17页 |
·微波技术处理难降解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微波处理技术的机理 | 第17页 |
·难降解物质的微波处理现状 | 第17-21页 |
·废水处理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沉淀法 | 第21页 |
·浸渍法 | 第21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1-22页 |
·固相反应法 | 第22页 |
·水热法 | 第22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催化剂的设计及试验体系的建立 | 第24-28页 |
·催化剂的设计 | 第24-25页 |
·通过对微波能的吸收选择催化剂活性成分和载体 | 第24页 |
·通过载体所起的作用选择催化剂载体 | 第24-25页 |
·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的确定 | 第25页 |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5-26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26页 |
·处理对象 | 第26页 |
·模型化合物的选取 | 第26页 |
·实际废水 | 第26页 |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水样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 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及效能研究 | 第28-45页 |
·催化剂的浸渍法制备 | 第28-36页 |
·载体的预处理 | 第28-30页 |
·不同载体最佳活性组分的选择 | 第30-31页 |
·浸渍工艺的优化 | 第31-34页 |
·焙烧工艺的优化 | 第34-35页 |
·实验室制备方法 | 第35页 |
·浸渍法催化剂处理模拟废水的效能对比 | 第35-36页 |
·浸渍法催化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 第36-41页 |
·试验设计 | 第36-38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验证试验 | 第41-42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试验 | 第4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2-44页 |
·XRD 测试 | 第43页 |
·SEM 测试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催化剂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及效能研究 | 第45-61页 |
·催化剂的固相反应法制备 | 第45-53页 |
·催化剂的高温固相法制备 | 第45-48页 |
·催化剂的中温固相法制备 | 第48-52页 |
·固相反应法催化剂处理模拟废水的效能对比 | 第52-53页 |
·固相反应法催化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 第53-57页 |
·试验设计 | 第53-54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验证试验 | 第57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试验 | 第57-5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8-60页 |
·XRD 测试 | 第58-59页 |
·SEM 测试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微波催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动力学研究和机理研究 | 第61-73页 |
·试验装置 | 第61页 |
·FE-O/CEO_2 的改性 | 第61-64页 |
·掺和物质的选择 | 第61-62页 |
·催化剂改性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64-68页 |
·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64页 |
·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8页 |
·机理研究 | 第68-71页 |
·机理研究方法 | 第68-69页 |
·机理研究结果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73-75页 |
·试验结论 | 第73-74页 |
·建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