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干部工作论文

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3页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二、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检视第13-19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四、论文框架及主体内容第20-22页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公选考试制度的基本理论第23-49页
 一、公选考试制度概念内涵第23-37页
  (一) 公选考试制度范畴归类第24-27页
  (二) 公选考试制度层次定位第27-29页
  (三) 相关选官考试制度简要辨析第29-37页
 二、公选考试制度结构体系第37-42页
  (一) 规则要素第38-39页
  (二) 载体要素第39-40页
  (三) 理念要素第40-41页
  (四) 对象要素第41-42页
 三、公选考试制度本质属性第42-49页
  (一) 国家政治制度属性第42-44页
  (二) 干部人事制度属性第44-46页
  (三) 人才测评制度属性第46-49页
第三章 公选考试制度的实践性第49-69页
 一、公选考试制度的制度环境第49-51页
 二、公选考试制度创建历程第51-56页
  (一) 试验探索阶段(1985-1987)第52-53页
  (二) 发展改进阶段(1988-1992)第53-54页
  (三) 经验推广阶段(1992-1998)第54-55页
  (四) 制度推行阶段(1999—至今)第55-56页
 三、公选考试制度演进规律第56-66页
  (一) 公选考试制度生成机理第60-62页
  (二) 公选考试制度演变成因第62-64页
  (三) 公选考试制度变迁模式第64-66页
 四、加大公选考试制度推行力度第66-69页
第四章 公选考试制度的合法性第69-91页
 一、公选考试制度合法性内涵第69-72页
  (一) 合法性内涵及其演变第69-71页
  (二) 公选考试制度的合法性第71-72页
 二、公选考试制度合法性基础第72-88页
  (一) 党管干部原则第72-75页
  (二) 政治精英假说第75-80页
  (三) 考试制度偏好第80-88页
 三、加强公选考试制度法制化建设第88-91页
第五章 公选考试制度的科学性第91-115页
 一、公选考试制度科学性内涵第91-93页
  (一) 制度的科学性第91-92页
  (二) 公选考试制度的科学性第92-93页
 二、公选考试制度科学性的理论依据第93-103页
  (一) 个别差异理论第93-95页
  (二) 刺激反应理论第95-99页
  (三) 人职匹配理论第99-103页
 三、公选考试制度科学性的具体表征第103-113页
  (一) 公选考试设计第103-107页
  (二) 公选考试实施第107-110页
  (三) 公选考试评价第110-112页
  (四) 公选考试方法第112-113页
 四、加快公选考试制度科学化进程第113-115页
结语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9页
附表1—13第129-139页
附图1—3第139-141页
后记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冈山时期的人物群体研究(1927-1930)
下一篇: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