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 课外补习的规模 | 第13-14页 |
(二) 课外补习的强度 | 第14-15页 |
(三) 课外补习的支出 | 第15-17页 |
(四) 课外补习的影响 | 第17-20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五、研究结果 | 第23-36页 |
(一) 课外补习的基本状况 | 第23-30页 |
(二) 参加课外补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六、基本结论与讨论 | 第36-42页 |
(一) 基本结论 | 第36-37页 |
(二) 讨论 | 第37-42页 |
七、对策建议 | 第42-49页 |
(一) 正确定位补习教育,科学规范补习市场 | 第42-44页 |
(二)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把好学校教学工作 | 第44-45页 |
(三) 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推进校际均衡发展 | 第45-47页 |
(四)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 | 第47-49页 |
八、研究的局限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