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4-25页 |
·植物与盐胁迫 | 第14-17页 |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页 |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 | 第14-15页 |
·盐胁迫的三条信号途径 | 第15页 |
·棉花的耐盐性 | 第15-17页 |
·植物的真菌病害及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的策略 | 第17页 |
·国内外锌指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锌指蛋白的组成 | 第18页 |
·锌指蛋白的类别 | 第18-19页 |
·锌指蛋白通过结合核酸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起作用 | 第19-21页 |
·响应逆境胁迫的植物锌指蛋白 | 第21-22页 |
·CCCH 型锌指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48页 |
·材料 | 第25-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25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25-26页 |
·其它材料 | 第26页 |
·实验引物 | 第26-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48页 |
·利用CTAB 法提取总RNA | 第28-29页 |
·DNA 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9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29-30页 |
·序列测定 | 第30页 |
·凝胶电泳中DNA 片段的回收 | 第30页 |
·碱法小量质粒DNA 的提取 | 第30-31页 |
·Northern 杂交 | 第31-33页 |
·RNA 提取及电泳 | 第31页 |
·转膜及烘膜 | 第31-32页 |
·探针合成 | 第32页 |
·预杂交及杂交 | 第32-33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 第33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 第33-34页 |
·农杆菌的培养 | 第34页 |
·转基因烟草植株的鉴定 | 第34页 |
·耐盐性实验及抗病性实验 | 第34-35页 |
·耐盐性实验 | 第34页 |
·抗立枯病实验 | 第34-35页 |
·生理指标的的测定 | 第35-36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36-44页 |
·构建pGBKT7GhZFP1(m1-m7)诱饵蛋白表达载体 | 第36-37页 |
·乙酸锂法制备并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 | 第37-38页 |
·诱饵蛋白自激活特性排除 | 第38页 |
·诱饵蛋白毒性的验证 | 第38-39页 |
·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 | 第39-42页 |
·酵母双杂交文库的筛选 | 第42-43页 |
·阳性克隆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 第43-44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 | 第44-45页 |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花序侵染法;Clough and Bent 1998) | 第45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45-46页 |
·基因的超表达植株、突变体互补植株及转Promoter-GUS 表达载体植株的获得 | 第46页 |
·拟南芥突变体纯合体的获得 | 第46页 |
·拟南芥种子萌发实验 | 第46页 |
·转基因植物的 GUS 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 第46-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67页 |
·GhZFP1 的功能分析 | 第48-51页 |
·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分析 | 第48-50页 |
·转基因烟草的抗病性分析 | 第50-51页 |
·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 第51-60页 |
·诱饵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测定 | 第51页 |
·诱饵蛋白的自激活活性鉴定 | 第51-52页 |
·诱饵蛋白对酵母细胞不具有毒性 | 第52页 |
·酵母双杂交cDNA 文库的构建 | 第52页 |
·酵母双杂交cDNA 文库的筛选 | 第52-57页 |
·利用营养标记和蓝白斑对文库进行初步筛选 | 第52-53页 |
·利用PCR 对阳性克隆文库进行二次筛选 | 第53-54页 |
·阳性克隆结合活性的重新验证 | 第54页 |
·阳性克隆序列分析 | 第54-57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验证GhZFP1与GZIRD21A和GZIPR5 的相互作用 | 第57-58页 |
·棉花GZIRD21A 和GZIPR5 基因的内源表达分析 | 第58-59页 |
·GhZFP1 与GZIRD21A 和GZIPR5 相互作用结构域的鉴定 | 第59-60页 |
·三个拟南芥SRZFP 锌指蛋白亚家族成员功能初探 | 第60-67页 |
·拟南芥SRZFP 锌指蛋白亚家族中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 | 第60-63页 |
·SRZFP锌指蛋白亚家族部分基因的诱导表达分析 | 第63页 |
·转Promoter-GUS 拟南芥的GUS 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 第63-64页 |
·各基因拟南芥突变体纯合体的筛选,超表达植株、突变体互补植株的获得 | 第64-65页 |
·拟南芥种子萌发实验 | 第65-67页 |
4 讨论 | 第67-70页 |
·GhZFP1 的作用途径和方式 | 第67-68页 |
·SRZFP 亚家族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 第68-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附:入学以来已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