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法规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民事恶意诉讼概述第10-19页
 一、一起典型的民事恶意诉讼第10-11页
 二、民事恶意诉讼的涵义第11-13页
  (一) 对民事恶意诉讼中“恶意”一词的认定第11-12页
  (二) 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第12-13页
 三、民事恶意诉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3-15页
  (一) 民事恶意诉讼与滥用诉权的区别第13-14页
  (二) 民事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的区别第14-15页
  (三) 民事恶意诉讼与诉讼欺诈的区别第15页
 四、民事恶意诉讼的常见类型及危害第15-17页
  (一) 损害权益型第15-16页
  (二) 多余型第16页
  (三) 特定目的型第16-17页
 五、民事恶意诉讼的危害第17-19页
  (一) 应诉者遭到损害,司法资源受到浪费第17页
  (二) 诉讼功能出现异化,法治信仰出现危机第17-18页
  (三) 妨碍民事诉讼秩序,破坏法的秩序价值第18-19页
第二部分 对民事恶意诉讼进行程序法规制的理论基础第19-26页
 一、程序正义第19-21页
  (一) 程序正义简述第19页
  (二) 程序正义的内涵第19-21页
 二、诉权理论第21-23页
  (一) 诉权概述第21-22页
  (二) 诉权的理论内涵第22-23页
 三、法律秩序价值与社会安定性第23-26页
  (一) 法的秩序价值第24页
  (二) 法的秩序价值与社会安定性的协调第24-26页
第三部分 民事恶意诉讼的比较研究第26-31页
 一、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有关民事恶意诉讼的相关规定第26-28页
  (一) 法国有关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第26页
  (二) 德国有关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第26-27页
  (三) 日本有关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第27页
  (四) 其他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第27-28页
 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有关民事恶意诉讼的相关规定第28-29页
  (一) 英国有关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第28页
  (二) 美国有关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第28-29页
 三、两大法系关于民事恶意诉讼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9-31页
第四部分 民事恶意诉讼的现实考量第31-36页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制第31-32页
 二、民事恶意诉讼产生的制度背景第32-33页
  (一) 诉讼制度本身的消极因素第32页
  (二) 与当事人模式的推行有一定的关系第32页
  (三) 民事判决的对世效力和对民事恶意诉讼行为有效制裁机制的缺乏第32-33页
  (四) 国民个体法律素养存在差异,法律防范意识不强第33页
 三、对民事恶意诉讼进行程序法规制的必要性第33-36页
  (一) 减少、甚至杜绝民事恶意诉讼的现实危害性的要求第33-34页
  (二) 诚实信用原则扮演民事恶意诉讼“克星”的要求第34页
  (三) 民事诉讼制度本身的要求第34-36页
第五部分 建立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法律体系第36-47页
 一、原则支撑——民事诉讼中引入诚实信用原则第36-37页
  (一) 诚实信用原则简述及其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第36-37页
  (二) 诚实信用原则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法理依据第37页
 二、理论架构——程序正义作为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第37-39页
  (一) 程序正义原则在诉讼领域中的适用第37-38页
  (二) 程序正义的主要价值第38-39页
 三、理念指导——正确合理地行使诉权第39-41页
  (一) 对恶意起诉的限制第40页
  (二) 对企图拖延裁判的执行恶意提起上诉的限制第40-41页
 四、制度约束——完善民事诉讼相关法律制度第41-44页
  (一) 设立诉讼担保制度第41-42页
  (二) 完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第42-43页
  (三) 严格撤诉条件第43-44页
 五、体系建构——设立民事恶意诉讼损害赔偿制度第44-47页
  (一) 法官对民事恶意诉讼者作出程序性的否定评价第44-45页
  (二) 恶意民事诉讼相对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条件第45页
  (三) 恶意民事诉讼相对人提起损害赔偿的范围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注释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未成年人犯罪侦查控制模式初探
下一篇:人事诉讼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