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演化分析--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例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序 | 第9-13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理论 | 第14-15页 |
·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理论 | 第15-16页 |
·基于生态学的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17页 |
·基于制度视角的产业集群理论 | 第17-18页 |
·基于自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理论 | 第18-19页 |
·本文视角与框架 | 第19-20页 |
2 理论概述 | 第20-29页 |
·产业集群 | 第20-22页 |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涵义 | 第20-21页 |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1-22页 |
·产业集群的演化 | 第22-24页 |
·演化的形成与涵义 | 第22-23页 |
·演化的特征 | 第23-24页 |
·自组织 | 第24-27页 |
·自组织的形成与涵义 | 第24-25页 |
·自组织的特征 | 第25-27页 |
·产业集群演化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 第27页 |
·产业集群演化的自组织特征 | 第27-29页 |
3 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形成分析 | 第29-40页 |
·耗散结构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第29-33页 |
·耗散结构概述 | 第29-30页 |
·产业集群形成条件 | 第30-31页 |
·产业集群耗散结构的形成 | 第31-33页 |
·协同学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 | 第33-37页 |
·协同学概述 | 第33页 |
·协同学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 | 第33-34页 |
·协同学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效果与加强途径 | 第34-37页 |
·涌现性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第37-40页 |
·涌现性概述 | 第37-38页 |
·产业集群涌现性机理 | 第38-39页 |
·产业集群涌现性表现 | 第39-40页 |
4 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第40-56页 |
·突变论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 | 第40-42页 |
·突变论概述 | 第40-41页 |
·突变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 第41-42页 |
·超循环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 第42-46页 |
·超循环概述 | 第42-43页 |
·产业集群是一个超循环系统 | 第43-44页 |
·发展产业集群循环经济 | 第44-46页 |
·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 第46-56页 |
·排出正熵,创建区域品牌 | 第46-48页 |
·加强协同,创建产业集群战略联盟 | 第48-50页 |
·利用涌现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创新 | 第50-53页 |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 第53-56页 |
5 基于自组织的青岛家电产业集群演化分析 | 第56-69页 |
·我国家电产业集群概述 | 第56-59页 |
·我国家电产业的现状 | 第56-57页 |
·我国家电产业特征 | 第57-58页 |
·我国三大家电产业集群简介 | 第58-59页 |
·基于自组织的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形成分析 | 第59-64页 |
·青岛家电产业集群是一个耗散结构 | 第59-62页 |
·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存在协同机制 | 第62-63页 |
·青岛家电产业集群表现出涌现性 | 第63-64页 |
·基于自组织的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第64-69页 |
·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发展的突变现象 | 第64-66页 |
·循环经济是青岛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 第66-69页 |
6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