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离子交换和化学还原技术制备聚酰亚胺金属复合薄膜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引言第15页
   ·聚酰亚胺概述第15页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第15-18页
   ·聚酰亚胺的性能第18-19页
   ·聚酰亚胺的应用第19-22页
     ·PI薄膜第19页
     ·PI光刻胶第19-20页
     ·塑料制品第20页
     ·涂料第20页
     ·纤维制品第20页
     ·液晶材料第20-21页
     ·PI复合材料第21页
     ·微电子材料第21-22页
   ·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第22-26页
     ·传统制备方法第22-23页
     ·原位一步法第23-24页
     ·直接离子交换法第24-25页
     ·表面改性自金属化法第25-26页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银金属沉积及图形化第26-30页
     ·激光诱导原位沉积银及其用于图形化第26-27页
       ·自组装单分子层膜用于激光诱导金属图形化沉积第27-28页
       ·微接触印刷术用于高分子薄膜图形化第28-29页
       ·激光打印掩模法用于高分子薄膜图形化第29-30页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30-31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31-33页
第二章 基于离子交换与激光打印技术在含氟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制备银-铜金属线第33-44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部分第33-38页
     ·实验原料第33-34页
     ·实验仪器第34页
     ·6FDA/ODA基聚酰亚胺/银-铜双金属图案化复合薄膜的制备第34-37页
       ·6FDA/ODA基PAA薄膜的合成第34-35页
       ·6FDA/ODA基PI薄膜的制备第35页
       ·6FDA/ODA基聚酰亚胺/银金属图案化薄膜的制备第35-36页
       ·6FDA/ODA基聚酰亚胺/银-铜双金属图案化薄膜的制备第36-37页
     ·表征和测试方法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6FDA/ODA基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银和铜金属的形成第38-39页
     ·PI/Ag/Cu复合薄膜表面图案化线条的连续性第39-40页
     ·聚酰亚胺/银/铜图案化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能第40-42页
     ·PI/Ag/Cu复合薄膜表面图案化线条的微观形貌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化学还原法制备双面高导电高反射的PI/Ag薄膜第44-67页
   ·引言第44页
   ·实验部分第44-48页
     ·实验原料第44-45页
     ·实验仪器第45页
     ·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第45-47页
       ·聚酰亚胺薄膜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过程第46页
       ·聚酰胺酸薄膜的离子交换过程第46-47页
       ·银离子的还原和迁移第47页
     ·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性能表征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65页
     ·还原剂的选择第49-51页
     ·银粒子在PI薄膜表面的形成过程第51-53页
     ·N_2H_4·H_2O还原剂对PI/Ag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N_2H_4·H_2O还原时间对PI/Ag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N_2H_4·H_2O还原剂的浓度对PI/Ag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KOH水解时间对PI/Ag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第56-59页
       ·KOH水解时间对PI/Ag复合薄膜载银量的影响第56-57页
       ·KOH水解时间对PI/Ag复合薄膜导电性能的影响第57页
       ·KOH水解时间对PI/Ag复合薄膜反射性能的影响第57-59页
     ·PI/Ag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第59页
     ·PI/Ag复合薄膜表面银金属粒子的观察第59-62页
     ·PI/Ag复合薄膜表面银金属粒子生长研究第62-65页
   ·小结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4页
导师和作者简介第74-75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优化及滤波估计
下一篇:新型多级逆流式超重力旋转床精馏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