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论文技术路线与主要工作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3页
     ·主要工作第13-14页
2 基本概念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26页
   ·基本概念第14-17页
     ·区际产业转移第14页
     ·城乡产业统筹第14-16页
     ·区际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的关系第16-17页
   ·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方面的理论阐述第17-26页
     ·国外关于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第17-22页
     ·国内关于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第22-26页
3 重庆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现状第26-42页
   ·重庆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现状第26-29页
     ·实际利用内资的来源情况表现为“东部多、中西部少”第26-27页
     ·实际利用内资的产业结构遵循“二三一”结构第27-28页
     ·实际利用内资的区域分布表现为“一圈多,两翼少”第28-29页
   ·重庆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现状第29-36页
     ·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明显第29-33页
     ·城乡产业关联效应初显第33-35页
     ·城乡产业结构存在同构第35-36页
   ·重庆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对城乡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第36-42页
     ·产业转移阻碍了三次产业结构效益的提高第36-37页
     ·产业转移拉大了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差距第37-39页
     ·产业转移加剧了城乡产业结构的同构性第39-42页
4 城乡产业统筹视角下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第42-58页
   ·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选择问题第42-50页
     ·梯度转移理论第42-43页
     ·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第43-50页
   ·城乡产业统筹视角下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先顺序第50-56页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第50-51页
     ·运用ANP 实证分析第51-54页
     ·问卷调查第54-56页
   ·分析结论第56-58页
     ·深入与长三角合作,优先承接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第56页
     ·积极与东南沿海联系,主动承接医药制造业第56页
     ·加强与环渤海来往,重点承接化学纤维制造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第56-58页
5 城乡产业统筹背景下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布局第58-68页
   ·重庆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第58-62页
     ·工业与农业的空间差异第58-60页
     ·县域职能化的空间差异第60-62页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第62-64页
     ·指导思想第62-63页
     ·基本原则第63-64页
   ·城乡产业统筹背景下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布局第64-68页
6 城乡产业统筹背景下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建议第68-74页
   ·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思路第68页
     ·有针对性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第68页
     ·合理布局承接的东部产业转移第68页
   ·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建议第68-74页
     ·提高重庆硬件实力,完善承接产业生存环境第68-70页
     ·提升重庆软件实力,增强承接产业发展动力第70-71页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工农业的关联强度第71页
     ·优化承接产业结构,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71-72页
     ·合理布局承接产业,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第72-74页
7 研究结论与不足第74-76页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第74页
   ·本文的研究不足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第82-83页
 A. 调查问卷第82-83页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3页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目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支持问题研究
下一篇: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法律制度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