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利弊评价与政策思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1. 居民收入差距基础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18-32页 |
·居民收入差距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居民收入差距的度量 | 第20-23页 |
·收入分配基础理论 | 第23-32页 |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24-26页 |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思想 | 第26页 |
·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模型 | 第26-27页 |
·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 | 第27-28页 |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 第28-30页 |
·帕累托等人的个人收入分配学说 | 第30页 |
·若干经济增长理论 | 第30-32页 |
2.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历史变动与发展趋势 | 第32-40页 |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及其特征 | 第32-35页 |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 第35-40页 |
·ARIMA模型介绍 | 第36-37页 |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预测 | 第37-38页 |
·从变化趋势预测中得到的启示 | 第38-40页 |
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40-93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40-51页 |
·国外学者早期的研究 | 第41-42页 |
·新古典经济学掀起的研究热潮 | 第42-44页 |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进一步推动 | 第44-48页 |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48-51页 |
·国内外研究对比与评价 | 第51页 |
·研究思路与模型说明 | 第51-56页 |
·研究思路及其由来 | 第51-53页 |
·面板模型说明 | 第53-56页 |
·长期均衡变动关系考察 | 第56-66页 |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56-58页 |
·面板协整检验 | 第58页 |
·面板协整方程的估计 | 第58-62页 |
·阶段性特征的进一步探讨 | 第62-66页 |
·区域性特征的探讨 | 第66-86页 |
·华北地区 | 第66-69页 |
·华东地区 | 第69-72页 |
·华南地区 | 第72-75页 |
·华中地区 | 第75-78页 |
·东北地区 | 第78-80页 |
·西北地区 | 第80-83页 |
·西南地区 | 第83-85页 |
·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的再探讨 | 第86-91页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91-93页 |
4.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 第93-102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94-95页 |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说明 | 第95-97页 |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97-100页 |
·单根检验 | 第97-98页 |
·长期均衡关系的考察——协整方程分析 | 第98-99页 |
·短期变动关系的考察——ECM方程分析 | 第99-100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100页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100-102页 |
5.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规范性评价 | 第102-106页 |
·调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 第102-103页 |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无法实现自行缩减 | 第103-105页 |
·问题的关键是政府 | 第105-106页 |
6.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 | 第106-164页 |
·文献回顾及本章研究思路 | 第106-108页 |
·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分解 | 第108-113页 |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 | 第113-128页 |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及演变特征 | 第113-116页 |
·研究综述与最新进展 | 第116-117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117-126页 |
·研究基本结论 | 第126-128页 |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 | 第128-150页 |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及演变特征 | 第129-135页 |
·研究综述与最新进展 | 第135-141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141-149页 |
·研究基本结论 | 第149-150页 |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 | 第150-159页 |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及演变特征 | 第150-153页 |
·研究综述与最新进展 | 第153-155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155-158页 |
·研究基本结论 | 第158-159页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159-164页 |
7. 调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 第164-180页 |
·深入推进政治社会制度改革 | 第164-168页 |
·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第168-169页 |
·适度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 第169-170页 |
·倾力促进教育公平 | 第170-171页 |
·城市化、劳动力自由流动和户籍制度改革 | 第171-173页 |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第173页 |
·政府主导的其他重要措施 | 第173-176页 |
·若干被忽视或存在争议的治理措施 | 第176-177页 |
·理论建议与实践措施的比较 | 第177-180页 |
结语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88页 |
后记 | 第188-19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90-191页 |
附录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