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唐代化外人的法律地位述论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一、唐代“化外人”的界定及立法原因第10-21页
 (一) “化外人”的概念辨析及范围第10-16页
  1. “化外人”的概念辨析第10-12页
  2. “化外人”的范围第12-16页
 (二) 唐代重视“化外人”立法的原因第16-21页
  1. 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力第16-17页
  2. 李唐皇室鲜卑血统的作用力第17-18页
  3. 唐时雄厚国力的吸引力第18-19页
  4. 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对比势力第19-21页
二、唐代“化外人”的法律规制第21-39页
 (一) 唐代对“化外人”的行政管理第21-25页
  1. 中央涉外机构的管理第21-22页
  2. 地方政府机构的管理第22-23页
  3. 区域自治机构的管理第23-25页
 (二) 唐代“化外人”的参政权利第25-28页
  1. 首创宾贡科考试制度第25-27页
  2. 特设少数民族员外官制第27-28页
 (三) 唐代“化外人”的实体权利第28-36页
  1. “化外人”的财产权第28-31页
  2. “化外人”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的权利第31-33页
  3. “化外人”的人身权保护第33-34页
  4. “化外人”的海外贸易权利第34-36页
 (四) 唐代“化外人”的诉讼地位第36-39页
  1. 解决涉外法律冲突的原则第36页
  2. 自上而下的诉讼程序第36-39页
三、唐代“化外人”立法的历史评价第39-45页
 (一) 唐代“化外人”的立法特点第39-41页
  1. 立法技术的高超性第39页
  2. 立法范围的全面性第39-40页
  3. 立法承继的持续性第40-41页
 (二) 化外人立法的社会意义第41-45页
  1. 为唐朝社会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第41页
  2. 使唐政府准确地把握世界动态第41-42页
  3. 促进东亚中华文化圈的形成第42-43页
  4. 对中国后世的主要影响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寡妇的民事权利初探
下一篇:立法辩论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