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寡妇的民事权利初探
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导论 | 第9-15页 |
(一) 论题的来由 | 第9-11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1. 寡妇 | 第11-12页 |
2. 民事权利 | 第12-15页 |
二、寡妇守寡期间的民事实体权利 | 第15-39页 |
(一) 守寡的原因 | 第15-18页 |
1. 官方旌表政策的推行 | 第15-17页 |
2. 宗族对守寡的褒奖 | 第17-18页 |
(二) 人身权 | 第18-25页 |
1. 守志权 | 第18-20页 |
2. 立嗣权 | 第20-25页 |
(三) 财产权 | 第25-39页 |
1. 承继权 | 第26-30页 |
2. 处分权 | 第30-35页 |
3. 立遗嘱权 | 第35-37页 |
4. 受赡养权 | 第37-39页 |
三、寡妇再嫁时的民事实体权利 | 第39-56页 |
(一) 社会对再嫁的态度 | 第39-42页 |
1. 官方对再嫁的接纳 | 第39-41页 |
2. 宗族对再嫁的歧视 | 第41-42页 |
(二) 再嫁的特点 | 第42-47页 |
1. 再嫁原因复杂 | 第42-45页 |
2. 再嫁类型丰富 | 第45-47页 |
(三) 寡妇的再嫁权 | 第47-49页 |
1. 嫁或不嫁,权在寡妇 | 第47-48页 |
2. 自立婚书再嫁 | 第48-49页 |
(四) 再嫁时的财产权 | 第49-51页 |
1. 聘财的分配 | 第49-51页 |
2. 奁产的归属 | 第51页 |
(五) 再嫁的主婚权问题 | 第51-56页 |
1. 清律确定的主婚人 | 第52-54页 |
2. 寡妇的主婚权纠纷问题 | 第54-56页 |
四、寡妇的民事诉讼权利 | 第56-63页 |
(一) 寡妇涉讼的前提 | 第56-58页 |
(二) 寡妇诉讼的个案实例 | 第58-59页 |
(三) “抱呈”制度与寡妇的诉讼资格 | 第59-61页 |
(四) 寡妇的“诉讼优势” | 第61-63页 |
五、清代寡妇民事权利的评价 | 第63-70页 |
(一) 评价方法论的选择 | 第63-64页 |
1. 避免陷入“辉格论” | 第63-64页 |
2. 评价历史的“语境论” | 第64页 |
(二) 寡妇民事权利有所提升 | 第64-67页 |
1. 婚姻自由程度扩大 | 第64-66页 |
2. 立嗣中主体意识增强 | 第66-67页 |
(三) 对当今的一点启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