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7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7页 |
(二)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8-9页 |
第一章 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9-15页 |
第一节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 | 第9页 |
二、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需要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背景 | 第10-15页 |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第10-12页 |
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的来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理论来源 | 第15-19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自信思想 | 第15-16页 |
二、列宁的制度自信思想 | 第16-17页 |
三、毛泽东的制度自信思想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实践来源 | 第19-23页 |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第19-20页 |
二、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 第23-28页 |
一、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 | 第23-25页 |
二、对基本政治制度的自信 | 第25-28页 |
(一)对政党制度的自信 | 第25-27页 |
(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信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对其他制度的自信 | 第28-33页 |
一、对法律制度的自信 | 第28-29页 |
二、对经济制度的自信 | 第29-30页 |
三、对文化制度的自信 | 第30-33页 |
第四章 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33-37页 |
第一节 理论意义 | 第33-34页 |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制度思想 | 第33页 |
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实践意义 | 第34-37页 |
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 第34页 |
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第34-37页 |
第五章 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37-41页 |
第一节 坚定政治立场是制度自信的本质要求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不照抄照搬是制度自信的基本要求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制度自信的必然选择 | 第39页 |
第四节 夯实发展成果是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