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发展过程第17-29页
    2.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7-23页
        2.1.1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17-19页
        2.1.2 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19-21页
        2.1.3 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近代实证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21-23页
    2.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发展过程第23-28页
        2.2.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萌芽第23-24页
        2.2.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第24-26页
        2.2.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完善第26-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特征第29-47页
    3.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容第29-39页
        3.1.1 社会有机体的内涵第29-30页
        3.1.2 社会有机体的主体第30-31页
        3.1.3 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第31-33页
        3.1.4 社会有机体的本质第33-34页
        3.1.5 社会有机体的功能第34-36页
        3.1.6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第36-38页
        3.1.7 社会有机体的目标第38-39页
    3.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特征第39-46页
        3.2.1 科学性第39-41页
        3.2.2 整体性第41-43页
        3.2.3 实践性第43-44页
        3.2.4 主体性第44-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发展第47-56页
    4.1 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发展第47-50页
        4.1.1 列宁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47-49页
        4.1.2 布哈林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49-50页
    4.2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发展第50-55页
        4.2.1 毛泽东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51-52页
        4.2.2 邓小平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52-53页
        4.2.3 习近平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第53-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当代价值第56-67页
    5.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价值第56-60页
        5.1.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第56-58页
        5.1.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第58-60页
    5.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实践意义第60-66页
        5.2.1 有利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第60-62页
        5.2.2 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第62-64页
        5.2.3 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64-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研究
下一篇: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