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20页 |
| ·两水相萃取技术概论 | 第9-16页 |
| ·两水相萃取技术概论 | 第9-10页 |
| ·两水相系统的分配理论及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 ·表面能的影响 | 第10页 |
| ·电荷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影响分配的参数 | 第11-12页 |
| ·传统两水相系统的应用 | 第12-13页 |
| ·新型两水相系统及其应用 | 第13-16页 |
| ·pH敏感两水相体系 | 第14页 |
| ·温敏感两水相体系 | 第14-15页 |
| ·压力敏感两水相体系 | 第15页 |
| ·光敏感两水相体系 | 第15-16页 |
| ·磁敏感两水相体系 | 第16页 |
| ·7-ADCA的合成 | 第16-17页 |
| ·青霉素酰化酶及其固定化 | 第17-19页 |
| ·课题研究目的、课题内容 | 第19-20页 |
| 第2章 P_(NB)/P_(ADB)两水相系统中头孢G酸的相转移催化研究 | 第20-35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头孢菌素G、7-ADCA和苯乙酸在P_(NB)/P_(ADB)两水相中的分配 | 第22页 |
| ·分配体系的配置 | 第22页 |
| ·测量条件的选择 | 第22页 |
| ·头孢菌素G、7-ADCA和苯乙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页 |
| ·头孢菌素G在两水相中的相转移催化反应 | 第22-23页 |
| ·改变底物浓度的反应 | 第23页 |
| ·改变酶用量的反应 | 第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4页 |
| ·头孢菌素G、7-ADCA和苯乙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24页 |
| ·头孢菌素G,7-ADCA和苯乙酸分配系数的调整及优化 | 第24-27页 |
| ·头孢菌素G在两水相中的相转移催化反应 | 第27-34页 |
| ·改变底物浓度的反应 | 第27-30页 |
| ·改变酶用量的反应 | 第30-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P_(ADB2.6)的制备及其在头孢菌素G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35-44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P_(ADB2.6)的制备 | 第36页 |
| ·P_(ADB2.6)等电点及回收率的测量 | 第36-37页 |
| ·PAD2B.6与温敏型聚合物P_(NB)成相实验 | 第37页 |
| ·P_(ADB2.6)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37页 |
| ·P_(ADB2.6)应用于头孢菌素G的相转移催化反应 | 第37页 |
| ·头孢菌素G、7-ADCA和苯乙酸在P_(NB)/P_(ADB2.6)两水相中的分配 | 第37页 |
| ·头孢菌素G在P_(NB)/P_(ADB2.6)两水相中的相转移催化反应 | 第37页 |
| ·头孢菌素G在硼酸缓冲液单水相中的反应 | 第37页 |
| ·从反应液中分离产物7-ADCA | 第37-38页 |
|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 ·P_(ADB2.6)的制备 | 第38-39页 |
| ·P_(ADB2.6)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39-40页 |
| ·头孢菌素G、7-ADCA和苯乙酸在P_(NB)/P_(ADB2.6)两水相中的分配 | 第40-41页 |
| ·头孢菌素G在P_(NB)/P_(ADB2.6)两水相中的相转移催化反应 | 第41-42页 |
| ·头孢菌素G在硼酸缓冲液单水相中的反应 | 第42-43页 |
| ·从反应液中分离产物7-ADCA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