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2章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研究综述 | 第16-32页 |
·通识教育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通识教育的概念 | 第16-17页 |
·通识教育的现状 | 第17-18页 |
·高校辅导员的历史沿革及概念 | 第18-24页 |
·高校辅导员的历史沿革 | 第18-23页 |
·高校辅导员的概念 | 第23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 | 第23-24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的理论综述 | 第24-25页 |
·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通识教育下对高校辅导员的新要求 | 第28-30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 | 第28-29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思想与品德素质 | 第29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知识与文化素质要求 | 第29-30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与业务素质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2-42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32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2-33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定义和判断标准 | 第33-34页 |
·指标定义 | 第33-34页 |
·判断标准 | 第34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34-39页 |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的意义 | 第34页 |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一般方法 | 第34-37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39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模型的确定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42-55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2-47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2页 |
·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2-47页 |
·高校辅导员素质指数计算过程 | 第47-51页 |
·KD大学辅导员素质评价指标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应用研究 | 第55-63页 |
·通识教育下辅导员素质评价在辅导员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KD大学选拔任用辅导员坚持五个原则 | 第55页 |
·KD大学的党政领导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 第55-56页 |
·KD大学选留的辅导员应具备的资格 | 第56页 |
·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在辅导员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 第56-59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含义 | 第56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作用 | 第56-57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原则 | 第57-58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 第58页 |
·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的效果评价 | 第58-59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评价在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 | 第59-61页 |
·职业生涯的内涵 | 第60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 | 第60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管理 | 第60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计划的程序 | 第60-61页 |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