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教育与普及论文

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基于生命科学范式转换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s第7-8页
1. 引言第8-13页
   ·问题的缘起及论文的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价第9-11页
     ·关于科学革命与科学范式转换的研究第9-10页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的研究第10页
     ·关于美国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0页
     ·关于我国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0-11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2. 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3-18页
   ·科学范式的概念界说第13-14页
     ·范式概念的由来第13页
     ·范式概念的含义第13-14页
   ·科学范式转换的机理第14-15页
     ·科学范式转换的含义第14页
     ·引发科学范式转换的因素第14-15页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第15-16页
   ·范式转换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启示第16-18页
     ·注重科学发展史和科技哲学的教育第16页
     ·注重"专业母体"的熏陶第16-17页
     ·注重科学思维训练与培养第17页
     ·注重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第17-18页
3. 生命科学范式转换对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和要求第18-23页
   ·生命科学发展的范式转换第18-22页
     ·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沿革第18-20页
     ·生命科学范式转换的特点第20-22页
   ·生命科学发展范式的转换对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和要求第22-23页
4. 中美研究型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第23-36页
   ·美国两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解析第23-29页
     ·哈佛大学的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第23-26页
     ·麻省理工学院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第26-29页
   ·我国两所研究型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解析第29-36页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第30-32页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第32-36页
5. 我国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6-41页
   ·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问题第36页
   ·培养目标的问题第36-37页
   ·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问题第37页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问题第37-41页
     ·科技哲学与科学史的缺失第38页
     ·专业知识的分化与分割及学科鸿沟的形成,导致课程体系封闭第38-39页
     ·专业教学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第39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第39-40页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问题第40-41页
6. 基于生命科学范式转换的大学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41-48页
   ·革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第41页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第41页
   ·多样化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第41-42页
   ·开放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第42-45页
     ·注入科技哲学和科学史的知识第42页
     ·打破学科壁垒,生物学、物理、化学、数学相互交融第42-43页
     ·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第43-45页
   ·改革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第45-48页
     ·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第45页
     ·开放实验室,在实践中摸索创新第45-46页
     ·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第46页
     ·提升实验教学条件第46页
     ·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 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第52-54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蚕Bme细胞自噬与凋亡关系初步研究
下一篇:《文科物理实验》课程目标及内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