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水分和氮素形态耦合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及淀粉积累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水分和氮素形态耦合对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及籽粒淀粉积累特性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淀粉的生物合成第13-14页
   ·碳代谢与淀粉代谢关键酶第14-17页
     ·磷酸蔗糖合成酶(SPS)第15页
     ·蔗糖合成酶(SS)第15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第15-16页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第16页
     ·淀粉合成酶(SSS 与GBSS)第16-17页
   ·水分对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及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第17-18页
     ·水分对旗叶光合衰老特性的影响第17页
     ·水分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第17-18页
     ·水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第18页
   ·氮素形态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第18-21页
     ·不同氮素形态的吸收利用第19-20页
     ·不同氮素形态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0-21页
     ·不同氮素形态对植株淀粉积累的影响第21页
   ·水氮互作对小麦碳代谢的影响第21-24页
     ·水氮互作对旗叶衰老的影响第22页
     ·水氮互作下的籽粒产量第22-24页
第2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24-28页
   ·试验设计第24页
   ·取样方法第24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4-26页
     ·灌浆速率测定第24-25页
     ·小麦光合特性测定第25页
     ·小麦衰老特性测定第25页
     ·小麦花后旗叶与籽粒中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的测定第25页
     ·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测定第25页
     ·淀粉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第25-26页
     ·收获考种第26页
   ·统计分析第26-28页
第3章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荧光和衰老特性的影响第28-44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荧光日变化的影响第28-33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第33-44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0~(2-)产生速率的影响第33-35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SOD 活性的影响第35-38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MDA 含量的影响第38-40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0-44页
第4章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碳代谢及相关酶性的影响第44-64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4-46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6-49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蔗糖含量的影响第49-51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第51-54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蔗糖合成酶活性(SS)的影响第54-56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活性的影响第56-59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影响第59-61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的影响第61-64页
第5章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淀粉及组分含量的测定第64-78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第64-66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第66-78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籽粒淀粉总含量的影响第66-69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第69-71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籽粒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第71-74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籽粒淀粉直/支链比的影响第74-78页
第6章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78-80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郑麦9023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78-79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郑麦004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79-80页
第7章 结语与讨论第80-84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灌浆中期旗叶荧光日变化的影响第80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若干衰老酶的影响第80-81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碳代谢及若干相关酶的影响第81-82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淀粉及其组分、直/支比的影响第82-83页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抗蚜特性初步研究
下一篇:DNA甲基化作为法医学组织标记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