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探讨2型糖尿病进展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清代谢标志物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调研 | 第13-15页 |
1.1 调研背景 | 第13页 |
1.2 相关机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糖代谢紊乱 | 第13页 |
1.2.2 蛋白质代谢紊乱 | 第13-14页 |
1.2.3 脂代谢紊乱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临床样本横向代谢组学分析 | 第15-27页 |
2.1 研究对象选取及样本采集 | 第15-17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15页 |
2.1.2 疾病诊断标准 | 第15页 |
2.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5-16页 |
2.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6页 |
2.1.5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6页 |
2.1.6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病史采集 | 第16页 |
2.1.7 代谢组学血清样本采集 | 第16-17页 |
2.2 血清代谢组学检测 | 第17-18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17页 |
2.2.2 实验耗材 | 第17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2.2.4 血清样本制备 | 第17页 |
2.2.5 血清UHPLC-Q-TOF MS分析 | 第17-18页 |
2.2.6 试验的可重复性 | 第18页 |
2.2.7 数据获取 | 第18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18-20页 |
2.3.1 数据预处理 | 第18页 |
2.3.2 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及数据分析 | 第18-20页 |
2.3.3 化合物的鉴定与代谢途径分析 | 第20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0-27页 |
2.4.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 第20-21页 |
2.4.2 UHPLC-Q-TOFMS分析的优化 | 第21-22页 |
2.4.3 质量控制和分析再现性 | 第22-23页 |
2.4.4 药物代谢物剔除 | 第23页 |
2.4.5 PLS-DA鉴定 | 第23-24页 |
2.4.6 OPLS-DA鉴别 | 第24-26页 |
2.4.7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和鉴定 | 第26-27页 |
第三部分 临床样本纵向代谢组学分析 | 第27-30页 |
第四部分 差异代谢物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33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33-35页 |
5.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代谢组学研究基础 | 第33页 |
5.2 差异代谢物相关代谢途径分析 | 第33-35页 |
5.2.1 葡萄糖代谢变化 | 第33-34页 |
5.2.2 氨基酸代谢紊乱 | 第34页 |
5.2.3 脂代谢紊乱 | 第34-35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个人简介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