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 第12-18页 |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 | 第12-15页 |
二、关于组织内部传播的研究 | 第15页 |
三、关于企业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 | 第15-17页 |
四、研究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一、总体思路与框架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京东文化”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京东企业文化的概况 | 第21-23页 |
一、京东文化的形成过程 | 第21-22页 |
二、京东文化价值观升级的内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京东文化”微信公众平台介绍 | 第23-24页 |
一、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 第23页 |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与阿里、腾讯文化微信公众平台的横向对比 | 第24-29页 |
一、风格调性的横向对比 | 第25-26页 |
二、传播内容的横向对比 | 第26-27页 |
三、受众定位的横向对比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京东文化”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现状分析 | 第29-44页 |
第一节 传播主体:微信公众平台基调分析 | 第29-31页 |
一、运营者定位增强传播主体的形象感 | 第29页 |
二、把关人角色增强传播内容的可读性 | 第29-31页 |
第二节 传播内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分析 | 第31-36页 |
一、内容来源 | 第31-32页 |
二、话题类型 | 第32-34页 |
三、呈现风格 | 第34-35页 |
四、推送时间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传播渠道:多平台联动情况分析 | 第36-38页 |
一、与企业内网的互联互通 | 第37页 |
二、与企业文化小报的协作 | 第37-38页 |
三、与其他微信账号的互动 | 第38页 |
第四节 受众:受众互动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一、组织内文化的“表演” | 第39页 |
二、微信公众平台与受众互动现状 | 第39-41页 |
第五节 传播效果:阅读量及粉丝增量的分析 | 第41-44页 |
第四章 “京东文化”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影响分析 | 第44-63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44-47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44-45页 |
二、研究变量的测量 | 第45页 |
三、研究方案设计 | 第45-46页 |
四、正式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51页 |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47-49页 |
二、受访者对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页 |
三、受访者对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时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四、影响因素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51-55页 |
一、信度分析 | 第51-52页 |
二、效度分析 | 第52-55页 |
第四节 回归分析 | 第55-57页 |
一、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第五节 人口统计变量与传播效果关系 | 第57-63页 |
一、性别差异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 第57页 |
二、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7-58页 |
三、受教育程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8-59页 |
四、不同岗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9-60页 |
五、不同工作区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60-63页 |
第五章 “京东文化”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中的问题及优化 | 第63-66页 |
第一节 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第二节 传播效果优化路径 | 第64-66页 |
一、引导员工关注,加强互动黏性 | 第64页 |
二、培养运营人才,强化传播形象 | 第64-65页 |
三、注重内容建设,形式生动新颖 | 第65页 |
四、拓展传播渠道,多平台齐发力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京东文化”微信公众平台对内传播效果的调查问卷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