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1页 |
1.1 低值水产品概述 | 第13-16页 |
1.1.1 低值水产品资源 | 第13页 |
1.1.2 低值水产品的化学组成 | 第13-15页 |
1.1.3 低值水产品的加工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1.2 堆肥法 | 第16-18页 |
1.2.1 堆肥法概述 | 第16-17页 |
1.2.2 堆肥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 堆肥技术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1 堆肥技术处理生活垃圾 | 第18页 |
1.3.2 堆肥技术处理畜禽粪便 | 第18-19页 |
1.3.3 堆肥技术处理污泥 | 第19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5 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堆肥微生物菌种的分离提取与鉴定 | 第21-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2.1.2 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1 自然条件下低值水产品堆肥处理 | 第22页 |
2.2.2 堆肥原料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2页 |
2.2.3 堆肥系统的建立 | 第22-23页 |
2.2.4 堆肥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 第23页 |
2.2.5 堆肥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鉴定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3.1 菌种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分析 | 第24-26页 |
2.3.2 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2.3.3 菌株分子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2.3.4 16S rRNA同源性分析 | 第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3 发酵用菌种的混合扩大培养 | 第30-3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1.1 供试菌种 | 第30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菌种活化液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2 复合菌种的扩大培养单因素实验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3.3.2 复合菌种扩大培养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4 低值水产品发酵堆肥成品的肥效研究 | 第38-4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4.1.1 样品采集 | 第38页 |
4.1.2 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4.2.1 堆肥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4.2.2 优势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 第38页 |
4.2.3 堆体制备 | 第38-39页 |
4.2.4 发酵过中各指标测定 | 第3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4.3.1 堆肥过程中水分含量、pH、C/N、TC的变化 | 第39-41页 |
4.3.2 发酵过程中样品的总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态氮的变化 | 第41-44页 |
4.3.3 堆体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44页 |
4.3.4 堆肥的质量分析 | 第44-45页 |
4.3.5 堆肥成品的微量元素与宏观元素的分析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结论、创新点、展望 | 第48-5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5.2 创新点 | 第48-49页 |
5.3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