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组装标准接口设计及仿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在轨组装标准接口整体方案设计 | 第19-39页 |
2.1 设计指标及功能 | 第19-20页 |
2.2 整体构型 | 第20-22页 |
2.3 关键部件设计 | 第22-26页 |
2.3.1 主动锁紧部件设计研究 | 第22-24页 |
2.3.2 被动锁紧部件设计研究 | 第24-25页 |
2.3.3 对接容差设计 | 第25页 |
2.3.4 各接口布局设计 | 第25-26页 |
2.4 接口运行状态分析计算 | 第26-33页 |
2.4.1 锁钩组件受力分析 | 第26-31页 |
2.4.2 驱动环输出力矩分析 | 第31-32页 |
2.4.3 涡轮蜗杆受力分析 | 第32-33页 |
2.5 基于有限元软件关键部件承载分析 | 第33-38页 |
2.5.1 被动锁钩 | 第33-35页 |
2.5.2 销轴 | 第35-36页 |
2.5.3 被动顶板 | 第36-37页 |
2.5.4 驱动环 | 第37-38页 |
2.5.5 被动锁钩底座 | 第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Adams的在轨标准接口仿真分析 | 第39-59页 |
3.1 标准接口虚拟样机建立 | 第39-43页 |
3.1.1 三维模型建立及导入 | 第39-40页 |
3.1.2 部件属性设计和约束添加 | 第40-43页 |
3.1.3 驱动的定义 | 第43页 |
3.2 驱动力矩与输出力分析研究 | 第43-55页 |
3.2.1 基本参数确定 | 第44-46页 |
3.2.2 各工况下的功能实现 | 第46-47页 |
3.2.3 驱动力矩与输出力关系分析 | 第47-50页 |
3.2.4 驱动力矩与输出力敏感性分析 | 第50-55页 |
3.3 容差仿真实验 | 第55-57页 |
3.3.1 对接容差 | 第55-56页 |
3.3.2 主动端装配容差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实验验证 | 第59-67页 |
4.1 对接容差实验 | 第59-62页 |
4.2 输出力与驱动力矩关系实验验证 | 第62-64页 |
4.3 电机驱动实验测试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