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ZSM-5催化剂 | 第11-13页 |
1.2.1 ZSM-5的结构 | 第11-12页 |
1.2.2 ZSM-5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HZSM-5/MCM-41复合分子筛 | 第13-15页 |
1.3.1 复合分子筛的合成 | 第13-14页 |
1.3.2 复合分子筛的优化 | 第14-15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5-1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8-30页 |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18-2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9-20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22页 |
2.2.1 HZSM-5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2 HZSM-5的酸性调控 | 第21页 |
2.2.3 HZSM-5/MCM-41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4 HZSM-5/MCM-41的酸性调控 | 第22页 |
2.3 超临界催化裂解装置及催化活性评价 | 第22-24页 |
2.3.1 超临界催化裂解装置及TPO分析装置 | 第22-23页 |
2.3.2 正己烷评价及TPSR分析装置 | 第23-24页 |
2.3.3 超临界催化裂解评价 | 第24页 |
2.4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24-27页 |
2.4.1 晶体结构表征(XRD) | 第24-25页 |
2.4.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25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及能谱分析 | 第25页 |
2.4.4 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25页 |
2.4.5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 | 第25-26页 |
2.4.6 正己烷探针分析 | 第26页 |
2.4.7 酸碱滴定法测定酸量 | 第26-27页 |
2.5 产物分析 | 第27-30页 |
2.5.1 TPO分析 | 第27页 |
2.5.2 液相产物分析 | 第27-30页 |
3 减量法调控HZSM-5酸性 | 第30-44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离子交换法调节HZSM-5的酸性研究 | 第30-35页 |
3.2.1 HZSM-5原始酸性的测定 | 第30-31页 |
3.2.2 等温钠离子交换平衡 | 第31-33页 |
3.2.3 正己烷探针分析 | 第33-35页 |
3.3 碱中和法调节HZSM-5的酸性研究 | 第35-42页 |
3.3.1 工艺参数对常压催化裂解影响的研究 | 第35-37页 |
3.3.2 程序升温表面分析(TPSR) | 第37-38页 |
3.3.3 超临界催化裂解活性研究 | 第38-40页 |
3.3.4 XRD分析 | 第40-41页 |
3.3.5 TPO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减量法调控复合分子筛酸性及其催化活性 | 第44-6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HZSM-5/MCM-41的合成优化 | 第44-45页 |
4.3 结构表征分析 | 第45-49页 |
4.3.1 晶体结构分析(XRD) | 第45-46页 |
4.3.2 扫描电镜能普分析(EDS) | 第46-47页 |
4.3.3 孔道结构分析(BET) | 第47-49页 |
4.4 酸性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4.4.1 NH3-TPD分析 | 第49-50页 |
4.4.2 正己烷裂解分析 | 第50-51页 |
4.4.3 TPSR分析 | 第51-52页 |
4.5 催化活性研究 | 第52-53页 |
4.6 催化剂积碳沉积机理 | 第53-59页 |
4.6.1 催化剂积炭等温氧化(TPO)研究 | 第53-54页 |
4.6.2 积碳引起催化剂衰减的研究 | 第54-57页 |
4.6.3 积碳沉积与微孔损失的定量研究 | 第57-59页 |
4.7 HZSM-5/MCM-41催化剂积碳沉积机理 | 第59-6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果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