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液晶简介 | 第11-14页 |
1.1.1 液晶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液晶的组成与结构 | 第12-13页 |
1.1.3 液晶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 液晶生物传感器 | 第14-18页 |
1.2.1 液晶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原理 | 第15-16页 |
1.2.2 液晶生物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3 液晶传感器的可视化检测的应用 | 第18-25页 |
1.3.1 生物催化剂(酶)的检测 | 第18-20页 |
1.3.2 葡萄糖的检测 | 第20-22页 |
1.3.3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 | 第22-23页 |
1.3.4 微生物的检测 | 第23-24页 |
1.3.5 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 第24-25页 |
1.4 功能核酸的简介及其应用 | 第25-27页 |
1.4.1 功能核酸的简介 | 第26页 |
1.4.2 核酸适体结构转换传感器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 本研究论文的构思 | 第27-28页 |
第2章 基于液晶-液相界面功能核酸构象变化检测可卡因小分子物质 | 第28-43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2.2.2 载玻片的清洗处理 | 第30页 |
2.2.3 载玻片基底的硅烷化修饰 | 第30页 |
2.2.4 核酸适体的预处理以及与可卡因小分子的反应 | 第30页 |
2.2.5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图像保存 | 第30页 |
2.2.6 液晶5CB与核酸适体R的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30-31页 |
2.2.7 可卡因小分子的检测 | 第31页 |
2.2.8 荧光表征 | 第31页 |
2.2.9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器对可卡因的选择性检测 | 第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2.3.1 实验设计与检测原理 | 第31-33页 |
2.3.2 MOPS缓冲体系pH以及离子强度的优化选择 | 第33-35页 |
2.3.3 核酸适体诱导液晶5CB排列取向变化的考察 | 第35-36页 |
2.3.4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 | 第36-38页 |
2.3.5 核酸构象变化荧光表征分析 | 第38-39页 |
2.3.6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方法对可卡因的响应 | 第39-41页 |
2.3.7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方法对可卡因的选择性考察 | 第41-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基于开裂型核酸适体在液晶-液相界面的构象变化检测ATP | 第43-54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3.2.2 载玻片的清洗处理以及拨片基底的硅烷化修饰 | 第45页 |
3.2.3 核酸适体的预处理以及与ATP分子的反应 | 第45页 |
3.2.4 液晶传感基底的构建以及图像采集 | 第45页 |
3.2.5 液晶5CB与核酸适体T1、T2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 第45页 |
3.2.6 液晶传感器对ATP的响应性检测 | 第45页 |
3.2.7 荧光表征 | 第45-46页 |
3.2.8 对ATP的灵敏度检测研究 | 第46页 |
3.2.9 对ATP的选择性检测研究 | 第4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3.3.1 实验检测原理 | 第46-47页 |
3.3.2 MOPS缓冲体系的优化 | 第47-48页 |
3.3.3 对核酸适体浓度的优化选择 | 第48-49页 |
3.3.4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器对ATP的检测响应 | 第49-50页 |
3.3.5 ATP诱导核酸适体构象变化的荧光表征 | 第50页 |
3.3.6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器对ATP检测灵敏度检测 | 第50-52页 |
3.3.7 液晶-液相生物传感器对ATP的选择性 | 第52-53页 |
3.4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