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风险分析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0-13页 |
一、论文的研究对象 | 第10页 |
二、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论文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财政风险与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概述 | 第13-32页 |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理论概述 | 第13-20页 |
一、风险理论 | 第13页 |
二、财政风险理论 | 第13-20页 |
第二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概述 | 第20-27页 |
一、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 第20-23页 |
二、积极财政政策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一、财政风险的内涵 | 第28-29页 |
二、财政风险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三、财政风险产生的成因 | 第30页 |
四、地方财政风险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积极财政政策的税收风险 | 第32-51页 |
第一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税收政策 | 第32-39页 |
一、我国近年来税收收入增长分析 | 第33-34页 |
二、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 第34-39页 |
第二节 税收风险的成因 | 第39-42页 |
一、博弈分析 | 第39-41页 |
二、加强税收监管的措施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税收风险的先行性指标检验 | 第42-50页 |
一、先行性指标检验方法介绍 | 第42-46页 |
二、税收风险先行性指标检验 | 第46-5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积极财政政策的支出风险 | 第51-65页 |
第一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支出 | 第51-55页 |
一、财政支出的总量特征 | 第51-53页 |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特征 | 第53-55页 |
第二节 财政支出风险的成因 | 第55-62页 |
一、政府“X——低效率”的测度 | 第56-59页 |
二、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 | 第59-61页 |
三、防范财政挤出效应的对策 | 第61-62页 |
第三节 财政支出风险先行性指标检验 | 第62-64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62页 |
二、先行性检验 | 第62-6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债风险 | 第65-80页 |
第一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债政策 | 第65-68页 |
一、我国的国债政策 | 第65-66页 |
二、我国国债经济效益分析 | 第66-68页 |
第二节 国债风险的成因 | 第68-73页 |
一、国债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68-69页 |
二、国债经济负担分析 | 第69-72页 |
三、国债挤出效应分析 | 第72-73页 |
第三节 国债风险先行性检验 | 第73-79页 |
一、指标选取 | 第73-74页 |
二、先行性检验 | 第74-76页 |
三、增发国债与减税政策比较 | 第76-7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财政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政策可持续性分析 | 第80-96页 |
第一节 财政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第80-84页 |
一、预警指标的选择 | 第80-81页 |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81-83页 |
三、财政风险综合指标系统构建 | 第83-84页 |
第二节 利用二元选择模型构建财政风险预警模型 | 第84-91页 |
一、构建二元选择模型 | 第85-89页 |
二、ARMA 模型对各预警指标进行短期预测 | 第89-91页 |
第三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91-94页 |
一、可持续性分析方法介绍 | 第91-93页 |
二、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检验 | 第93-9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4-96页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96-104页 |
第一节 国外财政风险及其治理 | 第96-98页 |
一、中央政府对财政风险的控制 | 第96-97页 |
二、政府建立或有债务核算报告体系 | 第97页 |
三、融资体系管理的加强 | 第97-98页 |
第二节 对我国治理财政风险的建议 | 第98-104页 |
一、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 第99-100页 |
二、合理界定财政收支规模 | 第100-101页 |
三、不断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 | 第101-102页 |
四、建立整套控制体系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中文摘要 | 第115-118页 |
ABSTRACT | 第118-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