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3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一)新教师存在职业适应期 | 第7-8页 |
(二)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的现状影响 | 第8页 |
(三)进一步提升师范教育成效的需要 | 第8-9页 |
(四)个人经验与感悟 | 第9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一)新教师 | 第10-11页 |
(二)入职适应性 | 第11-12页 |
(三)师范生与非师范生 | 第12页 |
五、文献综述与述评 | 第12-24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析 | 第23-24页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3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6-35页 |
第二章 师范与非师范毕业的新教师入职适应性表现 | 第35-60页 |
一、新教师教学工作的适应性表现 | 第35-49页 |
(一)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观察 | 第35-42页 |
(二)学科教学感受——基于访谈 | 第42-47页 |
(三)师范与非师范毕业的新教师教学工作的适应性特征总结 | 第47-49页 |
二、新教师管理工作的适应性表现 | 第49-58页 |
(一)新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知问题 | 第49-51页 |
(二)新教师面对的学生管理问题 | 第51-53页 |
(三)新教师面对的“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问题 | 第53-55页 |
(四)新教师面对的家长沟通问题 | 第55-56页 |
(五)师范与非师范毕业的新教师管理工作的适应性特征总结 | 第56-58页 |
三、新教师入职适应期特征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影响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 第60-69页 |
一、影响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积极因素 | 第60-65页 |
(一)内因性成长因素 | 第60-61页 |
(二)外因性支持因素 | 第61-65页 |
二、影响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消极因素 | 第65-67页 |
(一)教室中的“现实震撼” | 第65-66页 |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管理困扰 | 第66-67页 |
(三)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问题 | 第67页 |
(四)科研任务的压力 | 第67页 |
三、个案分析——我为什么选择离职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提高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对策 | 第69-77页 |
一、共同特征下提高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 第69-75页 |
(一)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 第69页 |
(二)将家庭教育指导力纳入新教师培养工作中去 | 第69-70页 |
(三)加强针对“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力 | 第70-72页 |
(四)超越导师制——任教学校健全持续的教师培训项目 | 第72-74页 |
(五)自我培养,多方位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 第74-75页 |
二、差异特征下提高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 第75-77页 |
(一)针对师范教育或师范专业毕业新教师的建议 | 第75-76页 |
(二)针对非师范教育或非师范专业毕业新教师的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