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概述 | 第13页 |
1.2 一般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1.3 FPV编码的蛋白及功能 | 第14-16页 |
1.3.1 结构蛋白 | 第14-15页 |
1.3.2 非结构蛋白 | 第15页 |
1.3.3 细小病毒的复制机制 | 第15-16页 |
1.4 病毒细胞嗜性及宿主范围 | 第16页 |
1.5 流行情况 | 第16-17页 |
1.6 临床症状 | 第17-18页 |
1.7 诊断 | 第18-19页 |
1.7.1 PCR检测方法 | 第18页 |
1.7.2 电镜观察 | 第18页 |
1.7.3 免疫试验检测 | 第18-19页 |
1.7.4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 | 第19页 |
1.8 疫苗及防治 | 第19页 |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BJ04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21-33页 |
2.1 材料 | 第21-22页 |
2.1.1 样品与来源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3 细胞、试验动物 | 第22页 |
2.2 方法 | 第22-26页 |
2.2.1 FP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 | 第22页 |
2.2.2 样品处理 | 第22页 |
2.2.3 病毒的分离 | 第22-23页 |
2.2.4 病毒的鉴定 | 第23-25页 |
2.2.5 BJ04株的动物感染试验 | 第25-26页 |
2.3 结果 | 第26-31页 |
2.3.1 FP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 | 第26页 |
2.3.2 病毒的细胞分离 | 第26-27页 |
2.3.3 病毒的鉴定 | 第27-30页 |
2.3.4 FPV BJ04株的动物感染试验 | 第30-31页 |
2.4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FPV BJ04 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3-48页 |
3.1 材料 | 第33页 |
3.1.1 细胞、毒株、新鲜猪红细胞 | 第33页 |
3.1.2 主要试剂、耗材与仪器 | 第33页 |
3.2 方法 | 第33-38页 |
3.2.1 细胞敏感谱试验 | 第33-34页 |
3.2.2 病毒核酸型鉴定试验 | 第34页 |
3.2.3 病毒的血凝试验 | 第34-35页 |
3.2.4 BJ04株的一步生长曲线测定 | 第35页 |
3.2.5 BJ04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35-38页 |
3.3 结果 | 第38-46页 |
3.3.1 细胞敏感谱试验 | 第38页 |
3.3.2 病毒核酸型的鉴定 | 第38页 |
3.3.3 病毒的血凝试验 | 第38页 |
3.3.4 BJ04株的一步生长曲线测定 | 第38-39页 |
3.3.5 BJ04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39-46页 |
3.4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VP2蛋白优势抗原区的原核表达 | 第48-58页 |
4.1 材料 | 第48页 |
4.1.1 细胞与毒株 | 第48页 |
4.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48页 |
4.2 方法 | 第48-51页 |
4.2.1 BJ04株VP2优势抗原区预测 | 第48-49页 |
4.2.2 BJ04株VP2优势抗原区的克隆 | 第49-50页 |
4.2.3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 第50页 |
4.2.4 重组蛋白rVP2的诱导表达 | 第50页 |
4.2.5 重组蛋白rVP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 | 第50-51页 |
4.2.6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 | 第51页 |
4.3 结果 | 第51-56页 |
4.3.1 BJ04株VP2优势抗原区预测 | 第51-52页 |
4.3.2 BJ04株VP2优势抗原区域的扩增 | 第52页 |
4.3.3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52-53页 |
4.3.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53-54页 |
4.3.5 重组蛋白rVP2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 | 第54-55页 |
4.3.6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55-56页 |
4.4 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