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31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9-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一)股权激励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二)盈余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三)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四)文献综述相关评述 | 第25-26页 |
三、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26-28页 |
(一)研究创新 | 第26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26-27页 |
(三)本文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27-28页 |
四、本文逻辑框架图 | 第28-29页 |
五、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9-3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一章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31-49页 |
第一节 股权激励的基础理论 | 第31-44页 |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31页 |
二、股权激励的基础理论 | 第31-35页 |
三、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特点 | 第35-39页 |
四、我国股权激励计划概况 | 第39-44页 |
第二节 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 | 第44-47页 |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44-45页 |
二、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 | 第45-47页 |
第三节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分析 | 第47-49页 |
一、股权激励机制与公司因契约 | 第47-48页 |
二、股权激励机制与管理层薪酬 | 第48页 |
三、股权激励机制与公司自身多种因素 | 第48-49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49-63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50-56页 |
第三节 变量 | 第56-61页 |
一、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 | 第56-57页 |
二、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57-61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实证分析 | 第63-83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第63-64页 |
第二节 测定Jones模型回归参数 | 第64-66页 |
第三节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66-68页 |
第四节 业绩考核期前后的盈余管理对比 | 第68-70页 |
第五节 行权期满前后的盈余管理对比 | 第70-73页 |
第六节 股权激励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73-76页 |
第七节 影响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因素分析 | 第76-83页 |
一、行权时长对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78-80页 |
二、业绩考核指标对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三、公司治理因素对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81-83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83-8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83-85页 |
一、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 第83页 |
二、股权激励计划下不同时间节 点盈余管理程度的变化 | 第83页 |
三、股权激励方案变化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对股权激励计划的改进建议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