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个人教育收益率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9-2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1 教育投资理论 | 第19页 |
2.1.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1页 |
2.1.3 教育收益率理论 | 第21-22页 |
2.2 相关学者研究述评 | 第22-26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2.3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教育收益率的计算 | 第28-33页 |
3.1 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及优缺点 | 第28-30页 |
3.1.1 明瑟收入函数法 | 第28-29页 |
3.1.2 内部收益率法 | 第29页 |
3.1.3 扩展的OLS估计法 | 第29-30页 |
3.2 教育收益率的计算误差及纠正 | 第30-32页 |
3.2.1 遗漏变量 | 第30页 |
3.2.2 测量误差 | 第30-31页 |
3.2.3 选择偏差 | 第31页 |
3.2.4 异质性 | 第31-32页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明瑟方程模型的选择 | 第33-37页 |
4.1 明瑟方程模型 | 第33-35页 |
4.1.1 基本模型 | 第33-34页 |
4.1.2 内生性问题处理 | 第34-35页 |
4.1.3 不同教育阶段教育收益率模型 | 第35页 |
4.2 数据的来源依据与筛选 | 第35-37页 |
4.2.1 数据来源依据 | 第35页 |
4.2.2 数据筛选 | 第35-37页 |
第5章 山东省个人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 第37-48页 |
5.1 研究假设及数据描述 | 第37-40页 |
5.1.1 全国的样本数据统计性描述 | 第37-38页 |
5.1.2 全国样本数据相关性描述 | 第38-39页 |
5.1.3 山东样本数据统计性描述 | 第39-40页 |
5.1.4 山东样本数据相关性描述 | 第40页 |
5.2 家庭背景变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5.3 个人教育收益率 | 第41-43页 |
5.4 山东省不同性别下的教育收益率 | 第43-45页 |
5.5 各教育阶段教育收益率比较 | 第45-47页 |
5.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合理化建议 | 第48-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相应政策建议 | 第48-50页 |
6.2.1 正视教育发展收益,注重自我提升 | 第48-49页 |
6.2.2 加大女性受教育机会,维护就业岗位公平 | 第49页 |
6.2.3 加强山东省高校实力,突出办学特色 | 第49页 |
6.2.4 加强山东省市场转型改革 | 第49-50页 |
6.2.5 建设文化强省,吸引人才 | 第50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