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前言 | 第8-9页 |
1.2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1.2.1 有机液体电解质 | 第10页 |
1.2.2 离子液体电解质 | 第10页 |
1.2.3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 第10-12页 |
1.2.4 无机固态电解质 | 第12-14页 |
1.2.5 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体系 | 第14-15页 |
1.3 固态锂金属电池 | 第15-19页 |
1.3.1 聚合物基固态锂金属电池 | 第15-16页 |
1.3.2 硫化物基固态锂金属电池 | 第16-17页 |
1.3.3 LLZO基固态锂金属电池 | 第17-18页 |
1.3.4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基固态锂金属电池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2-26页 |
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材料结构表征 | 第23-24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3-24页 |
2.2.2 热重(TG)分析 | 第24页 |
2.2.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4页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24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26页 |
2.3.1 极片制备 | 第24页 |
2.3.2 电化学阻抗(EIS)及电导率测试 | 第24-25页 |
2.3.3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25-26页 |
第3章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i_(1.3)Al_(0.3)Ti_(1.7)(PO_4)_3的制备 | 第26-4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3.3 前躯体的热分析及原料煅烧温度确定 | 第28-29页 |
3.4 固态电解质Li_(1.3)Al_(0.3)Ti_(1.7)(PO_4)_3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9-45页 |
3.4.1 尿素熔融体用量的影响 | 第29-34页 |
3.4.2 粉末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34-37页 |
3.4.3 片材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37-40页 |
3.4.4 球磨及粉末煅烧降温速率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5 温度对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3.5材料制备放大实验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LATP基固态锂电池的衰减机理及电池性能改善研究 | 第48-7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4.2.1 LATP固态电解质片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2 LiFePO_4/LATP/Li电池组装 | 第49页 |
4.2.3 LiFePO_4/LATP/PPA-Li电池组装 | 第49-50页 |
4.3 LATP基固态锂电池的衰减机理研究 | 第50-57页 |
4.3.1 LiFePO_4/LATP/Li电池性能 | 第50-52页 |
4.3.2 电池衰减机理分析 | 第52-57页 |
4.4 LATP基固态锂电池循环性能改善研究 | 第57-67页 |
4.4.1 电解液穿透副产物表征测试 | 第58-60页 |
4.4.2 LiFePO_4/LATP/Li-1335C电池组装及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4.4.3 LiFePO_4/LATP/PPA-Li-1335C电池组装及性能测试 | 第61-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