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简单金属氧化物对高镍层状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表面包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构成第10-11页
    1.3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LiNi_(1-x-y)Co_xMn_yO_2(1-x-y≥0.8)第11-16页
        1.3.1 正极材料简介第11页
        1.3.2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第11-12页
        1.3.3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12-13页
        1.3.4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修饰改性研究第13-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16-19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19-25页
    2.1 实验药品、试剂与仪器第19-21页
        2.1.1 药品与试剂第19-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材料的物理表征第21-22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21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1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1-22页
        2.2.4 能谱仪(EDS)第22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2页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2-25页
        2.3.1 极片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22-23页
        2.3.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3-25页
第3章 不同金属氧化物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比较第25-35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氧化物包覆样品的制备第26-27页
        3.2.1 Pr_6O_(11)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制备第26页
        3.2.2 TiO_2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制备第26页
        3.2.3 MoO_3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制备第26-27页
        3.2.4 Co_3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制备第27页
    3.3 材料表征第27-30页
        3.3.1 XRD分析第27-28页
        3.3.2 SEM表征第28-29页
        3.3.3 EDS表征第29-30页
    3.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0-32页
        3.4.1 常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测试第30-31页
        3.4.2 常温循环性能测试第31-32页
        3.4.3 交流阻抗测试第32页
    3.5 本章总结第32-35页
第4章 Co_3O_4包覆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性能的影响第35-45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Co_3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制备第35-36页
    4.3 材料表征第36-38页
        4.3.1 XRD分析第36页
        4.3.2 SEM表征第36-37页
        4.3.3 TEM表征第37-38页
    4.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8-43页
        4.4.1 常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测试第38-39页
        4.4.2 常温循环性能测试第39-41页
        4.4.3 常温下的高倍率性能第41页
        4.4.4 循环伏安测试第41-42页
        4.4.5 交流阻抗测试第42-43页
    4.5 本章总结第43-45页
第5章 CeO_2包覆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性能的影响第45-63页
    5.1 引言第45-46页
    5.2 CeO_2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制备第46页
    5.3 CeO_2包覆样品的表征第46-52页
        5.3.1 XRD分析第46-47页
        5.3.2 SEM及EDS分析第47-49页
        5.3.3 TEM分析第49-50页
        5.3.4 XPS元素分析第50-52页
    5.4 电性能分析第52-61页
        5.4.1 室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测试第52-53页
        5.4.2 室温循环性能测试第53-54页
        5.4.3 室温下的倍率性能第54-55页
        5.4.4 高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测试第55-57页
        5.4.5 高温下的循环性能测试第57-58页
        5.4.6 循环伏安测试第58-59页
        5.4.7 交流阻抗测试第59-61页
    5.5 循环后的SEM图像第61-62页
    5.6 本章总结第62-63页
第6章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9页
附录第79-8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ATP的制备及其电池性能研究
下一篇:改性石墨毡在蒽醌衍生物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