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造船厂、修船厂论文

山东灵山岛早白垩世软沉积变形构造研究及其触发机制探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3页
        1.2.1 软沉积变形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存在问题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工区概况第15-21页
    2.1 研究区位置第15页
    2.2 构造特征及演化史第15-18页
    2.3 地层特征第18-19页
    2.4 目标层位第19-21页
第三章 厚层事件性沉积第21-25页
    3.1 沉积特征第21-23页
    3.2 空间分布特征第23-25页
第四章 薄互层事件性沉积变形段第25-36页
    4.1 船厂剖面第25-30页
        4.1.1 软沉积变形构造类型第25-28页
        4.1.2 软沉积变形构造空间展布第28-30页
    4.2 灯塔剖面第30-33页
        4.2.1 软沉积变形构造类型第30-32页
        4.2.2 软沉积变形构造空间展布第32-33页
    4.3 千层崖剖面第33-36页
        4.3.1 软沉积变形构造类型第33-34页
        4.3.2 软沉积变形构造空间展布第34-36页
第五章 薄互层事件性沉积未变形段特征研究第36-43页
    5.1 未变形段沉积特征第36-38页
    5.2 未变形段软沉积变形构造第38页
    5.3 未变形段厚度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尺度意义第38-43页
第六章 问题讨论第43-60页
    6.1 厚层事件性沉积第43-46页
        6.1.1 厚层砂岩成因分析第43-45页
        6.1.2 页岩撕裂屑第45-46页
    6.2 薄互层事件性沉积变形段第46-48页
        6.2.1 变形构造机理第46-47页
        6.2.2 变形结构的指向意义和地势意义第47-48页
        6.2.3 变形期次第48页
    6.3 薄互层事件性沉积未变形段第48-50页
    6.4 剖面间的对比第50-51页
    6.5 沉积环境第51-55页
    6.6 触发机制讨论第55-57页
    6.7 古地理意义讨论第57-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学术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光滑方法的欠驱动AUV运动控制研究
下一篇:船载回转式起重机吊装货物的摆动及其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