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页
    第四节 论文结构第13页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第15-26页
    第一节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5-20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第15-17页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定义第17-18页
        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第18-20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第20-22页
        一、动因一:商业银行的公共性第20-21页
        二、动因二: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第21页
        三、动因三:商业银行的内在发展要求第21-22页
    第三节 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一、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第22-23页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之行为准则第23-26页
第三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与启示第26-35页
    第一节 国外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第26-27页
        一、日本瑞穗实业银行——将“赤道原则”纳入银行业务流程第26页
        二、美国花旗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第26-27页
    第二节 国内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第27-31页
        一、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理念第27-30页
        二、中国建设银行——服务金融生态建设第30-31页
    第三节 国内外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与借鉴第31-35页
        一、内部机制的完善第31-33页
        二、外部环境的优化第33-35页
第四章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5-45页
    第一节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第35-36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必要性第36-37页
        一、系统性原则第36页
        二、科学性原则第36页
        三、行业针对性原则第36-37页
        四、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第37页
        五、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第37页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现状第37页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7-45页
        一、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的对象第37-39页
        二、评价指标的创建第39-45页
第五章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应用及建议——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第45-66页
    第一节 中国工商银行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第45-47页
        一、中国工商银行简介第45页
        二、中国工商银行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第45-47页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第47-53页
        一、中国工商银行社会责任体系第47-50页
        二、中国工商银行社会责任实践内容第50-53页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社会责任评价第53-62页
        一、中国工商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分析第53-58页
        二、中国工商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评价第58-62页
    第四节 应用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建议第62-66页
        一、拓宽市场,增强盈利能力,回报股东第62-63页
        二、完善监管体制,发挥各级主体的监督作用第63页
        三、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提高服务满意度第63页
        四、增强政府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支持与引导第63-64页
        五、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加强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第64页
        六、强化银行社会责任文化建设,增进社会认同第64-65页
        七、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凝聚力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6-67页
    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互联网金融下“新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江阴市住房公积金扩面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