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金属切割及设备论文

成捆型材下料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页
    1.2 锯切型材自动化下料线国内外现状第13-17页
        1.2.1 带锯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桁架机械手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推齐机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结构优化技术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自动化生产线的工艺研究及布局设计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型材下料自动化下料生产线的设计要求与工艺分析第20-24页
        2.2.1 传统锯切生产线的工艺路线第20-21页
        2.2.2 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分析第21-22页
        2.2.3 锯切自动化生产线的工艺路线制定第22-24页
    2.3 锯切下料自动化生产线的功能实现第24-28页
        2.3.1 上料设备第24页
        2.3.2 送料机构第24-25页
        2.3.3 推齐设备第25-26页
        2.3.4 锯切设备第26-27页
        2.3.5 下料设备第27-28页
    2.4 型材锯切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布局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型材推齐装置的设计及推齐力分析第32-56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型材推齐装置的结构设计第32-37页
        3.2.1 型材推齐装置的功能需求分析第32-33页
        3.2.2 建立功能模型第33页
        3.2.3 型材推齐装置的方案设计第33-35页
        3.2.4 型材推齐装置的结构设计第35-37页
    3.3 推齐力的分析第37-54页
        3.3.1 水平平推时推齐力分析第37-45页
        3.3.2 有角度斜推时推齐力分析第45-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及优化第56-90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第56-63页
        4.2.1 下料机械手的功能需求分析第56页
        4.2.2 建立功能模型及方案确立第56-60页
        4.2.3 自动下料设备的结构设计第60-63页
    4.3 下料机械手的关键部位有限元仿真第63-80页
        4.3.1 下料机械手桁架静力学仿真第64-71页
        4.3.2 下料机械手X方向移动平台静力学仿真分析第71-74页
        4.3.3 下料机械手Y方向移动平台静力学分析第74-75页
        4.3.4 下料机械手Z方向移动平台主梁静力学分析第75-78页
        4.3.5 下料机械手桁架的模态分析第78-80页
    4.4 下料机械手的主梁多目标遗传算法结构优化第80-88页
        4.4.1 多目标遗传算法概述第80-81页
        4.4.2 ANSYS WORKBENCH 结构优化设计第81-83页
        4.4.3 主梁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第83-84页
        4.4.4 优化过程及结果的分析第84-88页
    4.5 本章小节第88-90页
第5章 基于MES的带锯床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第90-102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自动化生产线MES系统介绍第90-93页
        5.2.1 MES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任务第90-91页
        5.2.2 MES 系统与 PLC 通信第91页
        5.2.3 MES系统功能需求及架构第91-93页
    5.3 带锯床系统智能化方案设计第93-101页
        5.3.1 带锯床系统智能化需求分析第93-95页
        5.3.2 MES与带锯床的信息交互第95-97页
        5.3.3 MES与带锯床数据传输方式第97-98页
        5.3.4 带锯床电气架构第98-99页
        5.3.5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第99-101页
    5.4 本章小节第101-10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6.1 总结第102页
    6.2 创新点第102-103页
    6.3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维高频振动对激光熔覆成形组织及其性能的调控研究
下一篇:Cr12MoV模具钢冲头车削参数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