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概述 | 第12-14页 |
1.2.2 激光熔覆层常见缺陷 | 第14页 |
1.2.3 熔覆层缺陷控制方法 | 第14-17页 |
1.3 振动辅助金属成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振动辅助铸造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振动辅助焊接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振动辅助激光熔覆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4 振动凝固成形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多维高频振动对激光熔覆成形的作用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23-35页 |
2.1 多维振动复合作用对熔融金属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3-26页 |
2.1.1 多维振动的复合作用机制 | 第23-25页 |
2.1.2 多维振动作用下的熔融金属内部压力分析 | 第25-26页 |
2.2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 第26-33页 |
2.2.1 激光熔覆成形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2.2.2 多维高频振动的引入 | 第29页 |
2.2.3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池流场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4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池温度场的影响 | 第30-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成形实验平台搭建及工艺优化 | 第35-47页 |
3.1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成形实验平台搭建 | 第35-37页 |
3.1.1 多维高频振动系统设计与搭建 | 第35页 |
3.1.2 振动辅助激光熔覆成形系统设计与搭建 | 第35-36页 |
3.1.3 系统扫频试验分析 | 第36-3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2.1 基体材料 | 第37页 |
3.2.2 熔覆材料 | 第37-38页 |
3.3 激光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 第38-42页 |
3.3.1 激光熔覆工艺正交实验设计 | 第38页 |
3.3.2 熔覆层质量的评价指标 | 第38-39页 |
3.3.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3.4 激光熔覆316L涂层微观组织分析 | 第42-45页 |
3.4.1 激光熔覆316L涂层金相组织分析 | 第42-43页 |
3.4.2 激光熔覆316L涂层物相分析 | 第43-44页 |
3.4.3 激光熔覆316L涂层的顶部柱状晶转向分析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多维高频振动对激光熔覆316L涂层宏观形貌及微观组织的调控研究 | 第47-63页 |
4.1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覆层宏观形貌的影响 | 第47-51页 |
4.1.1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高、熔宽、熔深的影响 | 第47-50页 |
4.1.2 多维高频振动对润湿角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3 多维高频振动对多道搭接的影响 | 第51页 |
4.2 多维高频振动对凝固组织特征的影响 | 第51-58页 |
4.2.1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覆层顶部晶粒大小的影响 | 第51-55页 |
4.2.2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覆层中部柱状枝晶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3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覆层顶部转向枝晶宽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316L涂层物相分析 | 第58-59页 |
4.4 多维高频振动对熔覆层气孔缺陷的影响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316L涂层性能研究 | 第63-73页 |
5.1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316L涂层的硬度分布 | 第63-64页 |
5.2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316L涂层的常温拉伸性能分析 | 第64-70页 |
5.2.1 常温拉伸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64-68页 |
5.2.2 常温拉伸试样断口分析 | 第68-70页 |
5.3 多维高频振动辅助激光熔覆316L涂层的耐蚀性能测试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