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基本情况 | 第17-23页 |
2.1 原始权益人基本情况 | 第17-20页 |
2.1.1 历史沿革 | 第17页 |
2.1.2 财务状况 | 第17-18页 |
2.1.3 经营状况 | 第18-20页 |
2.2 衡枣高速基本情况概述 | 第20页 |
2.3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参与方及其职能与交易结构 | 第20-23页 |
2.3.1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参与方及其职能 | 第20-22页 |
2.3.2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交易结构 | 第22-23页 |
3.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分析 | 第23-32页 |
3.1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3.1.1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4页 |
3.1.2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页 |
3.2 基础资产现金流量分析 | 第24-26页 |
3.2.1 基础资产现金流预测 | 第24-26页 |
3.2.2 基础资产现金流覆盖率分析 | 第26页 |
3.3 特设目的机构(SPV)模式分析 | 第26-29页 |
3.3.1 我国现有SPV模式 | 第26-28页 |
3.3.2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SPV模式分析 | 第28-29页 |
3.4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信用增级方式 | 第29-30页 |
3.4.1 优先/次级分层方式 | 第29页 |
3.4.2 差额支付承诺 | 第29-30页 |
3.4.3 准备金制度 | 第30页 |
3.4.4 加速清偿触发机制 | 第30页 |
3.5 资产支持证券本金及收益还付安排 | 第30-32页 |
3.5.1 资金管理安排 | 第30-31页 |
3.5.2 资产支持证券本金及收益 | 第31页 |
3.5.3 还付安排 | 第31-32页 |
4.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评估 | 第32-37页 |
4.1 项目财务效应评估 | 第32-33页 |
4.1.1 融资成本评估 | 第32-33页 |
4.1.2 资本结构评估 | 第33页 |
4.1.3 投资者投资效益评估 | 第33页 |
4.2 项目风险评估 | 第33-37页 |
4.2.1 政策风险 | 第33-34页 |
4.2.2 市场风险 | 第34页 |
4.2.3 基础资产风险 | 第34页 |
4.2.4 管理风险 | 第34-35页 |
4.2.5 信用风险 | 第35页 |
4.2.6 流动性风险 | 第35页 |
4.2.7 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 第35-37页 |
5.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启示及建议 | 第37-40页 |
5.1 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启示 | 第37-38页 |
5.1.1 破产隔离是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运作的前提 | 第37页 |
5.1.2 流动性是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的基础 | 第37页 |
5.1.3 信用增级与评级是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成功的关键 | 第37-38页 |
5.2 进一步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 第38-40页 |
5.2.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 第38页 |
5.2.2 加强中介机构建设 | 第38-39页 |
5.2.3 建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服务平台 | 第39页 |
5.2.4 加大资产证券化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引进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