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MIMU/GPS双天线组合系统旋转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表第12-14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基于旋转的MIMU系统第16-17页
        1.2.2 GPS双天线第17-18页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8-19页
第二章 旋转平台设计第19-35页
    2.1 旋转平台使用的电机和驱动器第19-21页
    2.2 旋转平台机械结构设计第21页
    2.3 旋转平台线路连接第21-25页
        2.3.1 导电滑环与系统连接第22-23页
        2.3.2 电机与驱动器的连接第23-24页
        2.3.3 上位机与驱动器连接第24-25页
        2.3.4 驱动器电源的连接第25页
    2.4 旋转平台的控制第25-31页
        2.4.1 外部控制器控制第25-26页
        2.4.2 串口控制第26-30页
        2.4.3 CVM程序控制第30-31页
    2.5 驱动器设置第31-33页
        2.5.1 驱动器基本设置第31页
        2.5.2 转台控制参数调节第31-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GPS双天线旋转动态特性第35-51页
    3.1 GPS双天线位置和速度的旋转特性第35-39页
        3.1.1 速度特性与误差补偿第35-38页
        3.1.2 位置特性与误差补偿第38-39页
    3.2 GPS载波相位单双差旋转特性第39-44页
        3.2.1 载波相位单差旋转特性第39-41页
        3.2.2 载波相位双差旋转特性第41-42页
        3.2.3 GPS卫星单位方向向量计算第42-44页
    3.3 GPS双天线旋转定向第44-49页
        3.3.1 模糊度函数法第45页
        3.3.2 正反转位置交换法第45-47页
        3.3.3 基线旋转法确定整周模糊度方法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MIMU旋转动态特性第51-63页
    4.1 旋转MIMU惯导的误差传播与调理机制第51-53页
        4.1.1 旋转MIMU惯导的误差传播方程第51-52页
        4.1.2 旋转MIMU惯导的误差调制机理第52-53页
    4.2 旋转MIMU惯导转速和转向的影响和分析第53-56页
        4.2.1 转速的影响第53-54页
        4.2.2 转向的影响第54-56页
    4.3 旋转MIMU组合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第56-59页
        4.3.1 初始横滚角和俯仰角对准第56-57页
        4.3.2 初始航向对准第57-59页
    4.4 旋转MIMU组合系统标定第59-62页
        4.4.1 MIMU标定第59-60页
        4.4.2 旋转轴与载体系x轴和y轴非正交的标定第60-61页
        4.4.3 向心加速度的标定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5.1 GPS双天线旋转定向实验第63-66页
        5.1.1 位置交换法实验第63-64页
        5.1.2 基线旋转计算整周模糊度法实验第64-65页
        5.1.3 改进基线旋转方法第65-66页
    5.2 MIMU旋转实验第66-71页
        5.2.1 旋转系与载体系姿态第66-67页
        5.2.2 旋转误差补偿第67-68页
        5.2.3 不同转速下误差分析第68-69页
        5.2.4 单向连续旋转与正反转对比第69-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73-74页
    6.2 对未来工作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辐式索桁架施工成型与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机氮氧化物后处理控制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