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与融合微观机制及性能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再生技术发展概况第12-14页
        1.2.2 再生沥青性能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融合微观机理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19页
        1.3.1 研究目标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沥青再生机制及性能评价研究第20-45页
    2.1 试验材料第20-23页
        2.1.1 旧路面(RAP)沥青回收第20-21页
        2.1.2 再生剂第21页
        2.1.3 再生剂最佳用量确定第21-22页
        2.1.4 老化沥青再生方式第22-23页
    2.2 再生沥青性能评价第23-42页
        2.2.1 常规性能试验第23-25页
        2.2.2 高温性能第25-32页
        2.2.3 低温抗裂性能第32-38页
        2.2.4 主曲线分析第38-42页
    2.3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三章 再生沥青微观结构分析第45-65页
    3.1 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FTIR)第45-51页
        3.1.1 试验简介第45-46页
        3.1.2 试样制备及测试第46页
        3.1.3 试验结果分析第46-51页
    3.2 凝胶渗透色谱试验(GPC)第51-56页
        3.2.1 试验简介第51-52页
        3.2.2 试样制备及测试第52-53页
        3.2.3 试验结果分析第53-56页
    3.3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56-63页
        3.3.1 试验简介第56-58页
        3.3.2 试样制备及测试第58页
        3.3.3 试验结果分析第58-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融合评价微观试验方法第65-76页
    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第65-67页
        4.1.1 SEM简介第65-66页
        4.1.2 EDS能谱仪第66-67页
    4.2 示踪技术第67-71页
        4.2.1 示踪剂的选择第67-71页
        4.2.2 示踪沥青第71页
    4.3 SEM制样方法第71-74页
        4.3.1 沥青混合料样品第71-73页
        4.3.2 粉末样品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热再生混合料新旧沥青融合程度评价第76-95页
    5.1 试验材料第76-84页
        5.1.1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76-84页
        5.1.2 SEM试验制样第84页
    5.2 SEM/EDS试验第84-86页
        5.2.1 沥青膜微观形貌分析第84-85页
        5.2.2 EDS元素分布图第85-86页
    5.3 新旧沥青融合程度评价第86-93页
        5.3.1 新旧沥青融合状态第86-90页
        5.3.2 新旧沥青融合程度评价指标第90-92页
        5.3.3 影响因素分析第92-9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93-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6.1 主要结论第95-96页
    6.2 创新点第96-97页
    6.3 展望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申请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计算机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下一篇:城市道路交通能源消耗测算方法研究--以南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