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及文献回顾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经济集聚理论回顾 | 第15-18页 |
2.1.1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与贸易理论 | 第15-16页 |
2.1.2 马歇尔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 | 第16页 |
2.1.3 区位理论 | 第16-17页 |
2.1.4 佩鲁、缪尔达尔等与发展经济学视角 | 第17页 |
2.1.5 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交通与集聚文献回顾 | 第18-22页 |
第三章 基于线性FE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22-33页 |
第一节 模型基本假设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短期均衡分析 | 第24-29页 |
3.2.1 农业部门 | 第25页 |
3.2.2 消费者行为:效用最大化 | 第25-26页 |
3.2.3 生产者行为:利润最大化 | 第26-29页 |
第三节 长期均衡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节 交通条件与经济集聚的理论分析结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交通与集聚实证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一节 空间自相关效应下的计量方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实证模型的设定和构建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模型的变量选择与说明 | 第36-38页 |
第四节 实证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0-43页 |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7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