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重构--以XX商业银行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3 预期效果 | 第13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7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2.2.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模式 | 第18页 |
2.2.2 互联网金融交易 | 第18-20页 |
2.2.3 理论回顾 | 第20-21页 |
2.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1-26页 |
2.3.1 对商业银行服务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对商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 第23-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XX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 第27-49页 |
3.1 XX商业银行简介 | 第27-38页 |
3.1.1 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3.1.2 业务发展 | 第28页 |
3.1.3 面临形势 | 第28-31页 |
3.1.4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1-33页 |
3.1.5 行业地位分析 | 第33-38页 |
3.1.5.1 SWOT分析 | 第33-37页 |
3.1.5.2 经营环境 | 第37-38页 |
3.2 经营分析 | 第38-42页 |
3.2.1 网点发展 | 第38-39页 |
3.2.2 服务模式 | 第39-41页 |
3.2.3 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 | 第41-42页 |
3.3 业务指标分析 | 第42-44页 |
3.3.1 负债业务情况 | 第42页 |
3.3.2 支付业务情况 | 第42-43页 |
3.3.3 信贷业务情况 | 第43-44页 |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8页 |
3.4.1 负债业务问题 | 第44-45页 |
3.4.2 支付业务问题 | 第45-46页 |
3.4.3 信贷业务问题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XX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方案 | 第49-58页 |
4.1 经营方案总体思路 | 第49-50页 |
4.2 加强负债业务管理 | 第50-52页 |
4.2.1 增强银行服务意识 | 第50-51页 |
4.2.2 推动线上与线下业务融合 | 第51页 |
4.2.3 打造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 | 第51-52页 |
4.3 创新银行支付业务 | 第52-54页 |
4.3.1 加强支付基础工作建设 | 第52页 |
4.3.2 挖掘银行新型支付业务 | 第52-53页 |
4.3.3 整合银行支付业务资源 | 第53-54页 |
4.4 探索互联网信贷业务 | 第54-56页 |
4.4.1 积极推广互联网贷款业务 | 第54-55页 |
4.4.2 信贷业务渠道流程的再造 | 第55页 |
4.4.3 互联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 第55-56页 |
4.5 实施人才战略布局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XX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重构的实施措施 | 第58-66页 |
5.1 实施模式重构的目标 | 第58-59页 |
5.1.1 明确转型的目标 | 第58-59页 |
5.1.2 推动跨区域发展 | 第59页 |
5.1.3 实现银行混业经营 | 第59页 |
5.2 细化客户提高管理能力 | 第59-62页 |
5.2.1 进一步细分银行业务 | 第60-61页 |
5.2.2 推行业务精细化管理 | 第61页 |
5.2.3 引导客户参与服务获得体验 | 第61-62页 |
5.3 提高银行服务保障水平 | 第62-65页 |
5.3.1 开发与运用智能技术 | 第62-63页 |
5.3.2 强化银行组织保障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67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