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公共汽车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引言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实践现状 | 第10-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3. 国内外实践现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 基本思路与框架 | 第13-14页 |
(五)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4页 |
2. 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1. 公共产品 | 第15页 |
2. 公共汽车 | 第15-16页 |
3. 公共汽车服务 | 第16页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6-19页 |
三、东莞公共汽车服务的现状 | 第19-23页 |
(一) 东莞公共汽车服务的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1. 萌芽阶段 | 第19页 |
2. 起步阶段 | 第19页 |
3. 快速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4. 优先发展阶段 | 第20页 |
(二) 东莞公共汽车服务取得的成效 | 第20-23页 |
1. 公交优先成为社会共识 | 第20页 |
2. 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财政扶持体系基本形成 | 第20-21页 |
3. 三级公交线网日臻完善 | 第21页 |
4. 公交服务均等化初见成效 | 第21-23页 |
四、东莞公共汽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5页 |
(一) 东莞公共汽车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1. 公共汽车服务效率不高 | 第23-25页 |
2. 公共汽车服务回应性偏低 | 第25-26页 |
3. 公共汽车服务公平性欠缺 | 第26-28页 |
(二) 东莞公共汽车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1. 转型社会公共汽车服务的供求矛盾 | 第28-29页 |
2. “一镇一公交”的垄断性经营模式 | 第29-30页 |
3. 公共汽车服务过度市场化 | 第30-32页 |
4. 政府内部管理混乱与外部监管缺失 | 第32-33页 |
5. 相关配套措施不足 | 第33-34页 |
6. 公交先行的理念落实不到位 | 第34-35页 |
五、东莞市公共汽车服务改进对策 | 第35-40页 |
(一) 继续深化公交特许经营改革 | 第35-36页 |
1. 政府在公交特许经营改革中扮演的角色 | 第35页 |
2. 公交特许经营背后的市场管理 | 第35-36页 |
3. 公交特许经营下的票价问题 | 第36页 |
(二) 科学整合公交资源 | 第36-37页 |
1. 科学测算公共汽车供求量 | 第36页 |
2. 优化公交线路布局 | 第36页 |
3. 对公交车运营采取“线路制度” | 第36-37页 |
4. 重视港口、地铁站周围的公交站点建设 | 第37页 |
(三) 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 第37-38页 |
1. 提供资金支持 | 第37页 |
2. 由政府投资进行“隐形站点”建设 | 第37-38页 |
3. 加强公交站的周边环境建设 | 第38页 |
(四) 完善公共汽车管理和监管机制 | 第38-39页 |
1. 细化划分公共汽车服务责任 | 第38页 |
2. 设立专门的公共汽车服务管理部门 | 第38页 |
3. 强化政府对外的监管作用 | 第38-39页 |
(五) 推广公共汽车新科技应用 | 第39-4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