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药材质量标准内容 | 第10页 |
1.2 药用蕨类植物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通经草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1 来源 | 第11页 |
1.3.2 药材鉴别 | 第11页 |
1.3.3 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1.3.4 功能主治 | 第12页 |
1.4 中药标准品 | 第12-13页 |
1.4.1 化学对照品 | 第12-13页 |
1.4.2 对照药材 | 第13页 |
1.4.3 对照提取物 | 第13页 |
1.5 提取分离方法的应用 | 第13-14页 |
1.5.1 溶剂提取法 | 第13页 |
1.5.2 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13-14页 |
1.6 定性和定量研究 | 第14页 |
1.6.1 定性研究 | 第14页 |
1.6.2 定量研究 | 第14页 |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8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9 本课题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标准品的制备 | 第16-24页 |
2.1 前言 | 第16页 |
2.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16-1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2.2 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16-17页 |
2.2.3 实验试剂和规格 | 第17页 |
2.3 选择提取部位 | 第17-18页 |
2.4 标准品的提取分离 | 第18-20页 |
2.5 物理化学性质 | 第20页 |
2.6 纯度分析 | 第20-22页 |
2.7 炽灼残渣 | 第2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通经草的质量标准 | 第24-54页 |
3.1 前言 | 第24页 |
3.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24-2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3.2.2 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26-27页 |
3.2.3 实验试剂和规格 | 第27页 |
3.3 浸出物的测定 | 第27页 |
3.4 水分测定 | 第27-28页 |
3.5 灰分测定 | 第28-29页 |
3.5.1 总灰分测定法 | 第28页 |
3.5.2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 第28-29页 |
3.5.3 浸出物、水分和灰分小结 | 第29页 |
3.6 薄层鉴别 | 第29-34页 |
3.6.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3.6.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3.6.3 展开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3.6.4 耐用性试验 | 第31-33页 |
3.6.5 薄层鉴别小结 | 第33-34页 |
3.7 含量测定 | 第34-52页 |
3.7.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4页 |
3.7.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34页 |
3.7.3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3.7.4 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7-39页 |
3.7.5 方法学考察 | 第39-51页 |
3.7.6 样品测定 | 第51-52页 |
3.7.7 含量测定小结 | 第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