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基于直接质谱技术快速评价咖啡和玉米种子活力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种子活力及其测定方法第14-23页
        1.1.1 种子活力的定义第14-15页
        1.1.2 种子活力丧失的机理第15-17页
        1.1.3 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第17-23页
            1.1.3.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17-19页
            1.1.3.2 高光谱图像技术第19页
            1.1.3.3 电子鼻技术第19-20页
            1.1.3.4 红外热成像技术第20-21页
            1.1.3.5 氧传感技术第21-22页
            1.1.3.6 激光散斑技术第22-23页
    1.2 咖啡和玉米种子活力及其测定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2.1 咖啡种子活力及其测定的研究进展第23页
        1.2.2 玉米种子活力及其测定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3 直接质谱技术第24-30页
        1.3.1 直接质谱技术概述第24-25页
        1.3.2 DAPCI-MS技术及其应用第25-28页
            1.3.2.1 DAPCI源的工作原理、装置及特点第25-27页
            1.3.2.2 DAPCI-MS技术的应用第27-28页
        1.3.3 EESI-MS技术及其应用第28-30页
            1.3.3.1 EESI源的工作原理、装置及特点第28-30页
            1.3.3.2 EESI-MS技术的应用第30页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1.4.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30-31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快速评价咖啡种子活力第32-44页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2-33页
        2.1.1 材料第32页
        2.1.2 仪器与试剂第32-33页
    2.2 方法第33-34页
        2.2.1 人工加速老化第33页
        2.2.2 标准发芽实验第33页
        2.2.3 DAPCI-MS分析条件第33-34页
        2.2.4 数据分析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2.3.1 不同老化时间对咖啡种子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第34-36页
        2.3.2 不同老化时间咖啡种子的DAPCI-MS分析第36-38页
        2.3.3 PCA分析第38-39页
        2.3.4 CA分析第39-40页
        2.3.5 DA分析第40-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评价咖啡种子活力第44-54页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44-45页
        3.1.1 材料第44页
        3.1.2 仪器与试剂第44-45页
    3.2 方法第45-46页
        3.2.1 人工加速老化第45页
        3.2.2 标准发芽实验第45页
        3.2.3 咖啡种子水提液的制备第45页
        3.2.4 EESI-MS实验参数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3.3.1 不同老化时间咖啡种子的EESI-MS分析第46-48页
        3.3.2 PCA分析第48-50页
        3.3.3 CA分析第50-51页
        3.3.4 DA分析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快速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第54-65页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4.1.1 材料第54页
        4.1.2 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4.2 方法第55页
        4.2.1 人工加速老化第55页
        4.2.2 标准发芽实验第55页
        4.2.3 DAPCI-MS分析条件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4.3.1 不同老化时间对玉米种子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第55-57页
        4.3.2 不同老化时间玉米种子的DAPCI-MS分析第57-58页
        4.3.3 PCA分析第58-60页
        4.3.4 CA分析第60-61页
        4.3.5 DA分析第61-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第65-74页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65-66页
        5.1.1 材料第65页
        5.1.2 仪器与试剂第65-66页
    5.2 方法第66页
        5.2.1 人工加速老化第66页
        5.2.2 标准发芽实验第66页
        5.2.3 玉米种子水提液的制备第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6-73页
        5.3.1 不同老化时间玉米种子水提液的EESI-MS分析第66-68页
        5.3.2 PCA分析第68-69页
        5.3.3 CA分析第69-70页
        5.3.4 DA分析第70-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胁迫下华南8号木薯二倍体和四倍体生理生化响应特征及转录表达差异
下一篇:异源多倍化对芸薹属A/C基因组类黄酮合成途径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