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含氮杂环羧酸构筑的配合物及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17页
ABSTRACT第17-19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课题设计第20-38页
    1.1 配位聚合物第20页
    1.2 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展及应用第20-26页
        1.2.1 配位聚合物目前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2 光学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23-24页
        1.2.3 磁性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24-25页
        1.2.4 配位聚合物在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25-26页
    1.3 影响配合物构筑的要素第26-30页
        1.3.1 金属离子第26-27页
        1.3.2 有机配体第27-28页
        1.3.3 溶剂效应第28页
        1.3.4 pH值效应第28-29页
        1.3.5 模板试剂第29页
        1.3.6 温度因素第29-30页
    1.4 含氮杂环羧酸配合物第30-31页
        1.4.1 含氮杂环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目前的研究进展第30页
        1.4.2 含氮杂环羧酸类配体的特点第30-31页
        1.4.3 含氮杂环羧酸配合物的设计与组装第31页
    1.5 含氮杂环羧酸配合物的应用第31-35页
        1.5.1 含氮杂环羧酸配合物的吸附性质第31-32页
        1.5.2 含氮杂环羧酸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32-33页
        1.5.3 含氮杂环羧酸配合物的磁性质第33-35页
    1.6 选题意义及目的第35-38页
第二章 基于2-(2-吡啶基)-1H-咪唑-4,5-二羧酸与稀土金属构筑的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研究第38-66页
    2.1 前言第38页
    2.2 实验部分第38-43页
        2.2.1 试剂及实验仪器第38-39页
        2.2.2 合成第39-43页
            2.2.2.1 配合物1~2的合成第39页
            2.2.2.2 配合物3~11的合成第39-43页
    2.3 晶体结构第43-56页
        2.3.1 晶体结构测定第43页
        2.3.2 晶体结构解析第43-52页
        2.3.3 结果和讨论第52-56页
            2.3.3.1 配合物1~11的合成过程和特点第52页
            2.3.3.2 配合物1的结构描述第52-54页
            2.3.3.3 配合物3的结构描述第54-56页
    2.4 配合物中H3PIDC配体的配位模式第56-58页
    2.5 X射线粉末衍射(PXRD)第58-59页
    2.6 配合物1~11的性质测定第59-65页
        2.6.1 热稳定性第59-60页
        2.6.2 磁性质第60-65页
            2.6.2.1 配合物8~11的磁性质第60-61页
            2.6.2.2 配合物7的磁性质第61-62页
            2.6.2.3 配合物1~11的光学性质第62-65页
    2.7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基于2-(3-吡啶基)-1H-咪唑-4,5-二羧酸与过渡金属构筑的螺旋手型配合物的结构与磁性质的研究第66-76页
    3.1 前言第66页
    3.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3.2.1 试剂及实验仪器第66页
        3.2.2 合成第66-67页
            3.2.2.1 配合物12的合成第66-67页
            3.2.2.2 配合物13的合成第67页
    3.3 晶体结构第67-73页
        3.3.1 晶体结构测定及解析第67-69页
        3.3.2 晶体结构描述第69-73页
            3.3.2.1 配合物12的结构描述第69-70页
            3.3.2.2 配合物13的结构描述第70-72页
            3.3.2.3 配合物13中心Cu离子价键计算第72-73页
    3.4 X射线粉末衍射第73页
    3.5 热稳定性分析第73-74页
    3.6 配合物12~13的磁性质第74-75页
        3.6.1 配合物12的磁性质第74-75页
        3.6.2 配合物13的磁性质第75页
    3.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基于2-(2-吡啶基)-1H-咪唑-4,5-二羧酸与过渡金属及主族金属构筑的配合物的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第76-86页
    4.1 前言第76页
    4.2 实验部分第76-77页
        4.2.1 试剂及实验仪器第76页
        4.2.2 配合物14~15的合成第76-77页
            4.2.2.1 配合物14的合成第76-77页
            4.2.2.2 配合物15的合成第77页
    4.3 晶体结构第77-83页
        4.3.1 晶体结构测定及解析第77-79页
        4.3.2 晶体结构的描述第79-83页
            4.3.2.1 配合物14的结构描述第79-81页
            4.3.2.2 配合物15的结构描述第81-83页
    4.4 配合物14~15的X射线粉末衍射第83页
    4.5 配合物14~15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3-84页
    4.6 配合物14~15的光学性质第84-85页
    4.7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离子调控对以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为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第86-114页
    5.1 前言第86页
    5.2 实验部分第86-90页
        5.2.1 试剂及实验仪器第86-87页
        5.2.2 配合物16~26的合成第87-90页
            5.2.2.1 配合物16的合成第87页
            5.2.2.2 配合物17的合成第87页
            5.2.2.3 配合物18的合成第87-88页
            5.2.2.4 配合物19的合成第88页
            5.2.2.5 配合物20的合成第88页
            5.2.2.6 配合物21的合成第88-89页
            5.2.2.7 配合物22的合成第89页
            5.2.2.8 配合物23的合成第89页
            5.2.2.9 配合物24的合成第89-90页
            5.2.2.10 配合物25的合成第90页
            5.2.2.11 配合物26的合成第90页
    5.3 晶体结构第90-94页
        5.3.1 晶体结构测定及解析第90-94页
    5.4 结果和讨论第94-103页
        5.4.1 Hirshfeldsurface计算第94-95页
        5.4.2 配合物16~26的合成与表征第95页
        5.4.3 晶体结构描述第95-103页
            5.4.3.1 配合物16的结构描述第95-96页
            5.4.3.2 配合物17的结构描述第96-97页
            5.4.3.3 配合物18的结构描述第97-98页
            5.4.3.4 配合物19的结构描述第98-99页
            5.4.3.5 配合物20的结构描述第99-101页
            5.4.3.6 配合物22的结构描述第101-102页
            5.4.3.7 配合物26的结构描述第102-103页
    5.5 Hirshfeld面分析第103-108页
    5.6 配合物16~26中配体的配位模式第108页
    5.7 PXRDandTGA第108-111页
        5.7.1 配合物16~26的PXRD分析第108-109页
        5.7.2 配合物16~26的TG分析第109-111页
    5.8 配合物16~21光学性质第111-112页
    5.9 配合物23~24磁性质第112-113页
    5.10 结论第113-11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6页
    6.1 总结第114-115页
    6.2 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30-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喹啉基/吡啶基铝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在环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型聚集荧光增强分子在金属离子检测成像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