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54页 |
1.1 生物可降解材料简介 | 第16-17页 |
1.2 环酯开环聚合机理 | 第17-19页 |
1.2.1 阴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 第17-18页 |
1.2.2 阳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 第18页 |
1.2.3 单体活化开环聚合机理 | 第18-19页 |
1.2.4 配位插入开环聚合机理 | 第19页 |
1.3 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在环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 | 第19-44页 |
1.3.1 铝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19-32页 |
1.3.1.1 含N,O配位铝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19-25页 |
1.3.1.2 含N配位铝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25-29页 |
1.3.1.3 含O配位铝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29-30页 |
1.3.1.4 含P配位铝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30-31页 |
1.3.1.5 含S配位铝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31-32页 |
1.3.2 锌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32-34页 |
1.3.3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34-41页 |
1.3.4 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41-42页 |
1.3.5 第四族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42-4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4页 |
第二章 喹啉基N,O-双齿配位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ε-CL开环聚合研究 | 第54-80页 |
2.1 引言 | 第54-5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7页 |
2.2.1 配体HL~1-HL~6的合成 | 第55页 |
2.2.2 配合物1-8的合成 | 第55-56页 |
2.2.3 主要晶体结构分析 | 第56-61页 |
2.2.3.1 配体HL~4的晶体结构及分析 | 第56-57页 |
2.2.3.2 配合物1-8的晶体结构及分析 | 第57-61页 |
2.2.4 配合物1-7催化ε-CL开环聚合的研究 | 第61-67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2.3.1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67页 |
2.3.2 配合物1-7的合成及表征 | 第67-6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第三章 喹啉基N,N-双齿配位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ε-CL开环聚合研究 | 第80-104页 |
3.1 引言 | 第80-8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81-91页 |
3.2.1 配体HL~7-HL~(14)的合成 | 第81页 |
3.2.2 配合物9-16的合成 | 第81-82页 |
3.2.3 主要晶体结构分析 | 第82-86页 |
3.2.3.1 配体HL~9的晶体结构及分析 | 第82-83页 |
3.2.3.2 配合物9-16的晶体结构及分析 | 第83-86页 |
3.2.4 配合物9-16催化ε-CL开环聚合的研究 | 第86-9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91-97页 |
3.3.1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91页 |
3.3.2 配体HL~7-HL~(14)的合成及表征 | 第91-94页 |
3.3.3 配合物9-16的合成及表征 | 第94-9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4页 |
第四章 含N双齿及四齿配位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环酯开环聚合研究 | 第104-134页 |
4.1 引言 | 第104-10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20页 |
4.2.1 配体HL~(15)-HL~(18)的合成 | 第105页 |
4.2.2 配合物17-28的合成 | 第105-108页 |
4.2.3 主要晶体结构分析 | 第108-114页 |
4.2.3.1 配体HL~(18)的晶体结构及分析 | 第108页 |
4.2.3.2 配合物17-21、23-25的晶体结构及分析 | 第108-114页 |
4.2.4 配合物17-22及24-28催化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 | 第114-120页 |
4.2.4.1 配合物17-22及24-28催化ε-CL开环聚合的研究 | 第114-116页 |
4.2.4.2 配合物17-22及24-28催化LA开环聚合的研究 | 第116-118页 |
4.2.4.3 配合物18催化ε-CL与LA共聚的研究 | 第118-120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20-126页 |
4.3.1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120页 |
4.3.2 配体HL~(15)-HL~(18)的合成及表征 | 第120-122页 |
4.3.3 配合物17-28的合成及表征 | 第122-12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附表及附图 | 第136-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4-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77-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