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1.3 创新尝试 | 第17-20页 |
| 2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 第20-26页 |
| 2.1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 | 第20-22页 |
| 2.2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 第22-23页 |
| 2.3 劳动创造与幸福享受的统一 | 第23-24页 |
| 2.4 积极奉献是幸福的最终归宿 | 第24-26页 |
| 3 农村幸福养老的愿景 | 第26-34页 |
| 3.1 确保老有所养 | 第26-28页 |
| 3.2 保障老有所医 | 第28-29页 |
| 3.3 助力老有所乐 | 第29-30页 |
| 3.4 鼓励老有所学 | 第30-31页 |
| 3.5 实现老有所为 | 第31-34页 |
| 4 马克思幸福观视阈下A县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 4.1 A县农村养老取得的成绩 | 第34-38页 |
| 4.2 A县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 5 A县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 5.1 农村养老经济不发达,老有所养的物质基础薄弱 | 第42-43页 |
| 5.2 农村养老方式单一 | 第43-44页 |
| 5.3 孝文化弱化下赡养父母观念淡化 | 第44-46页 |
| 6 马克思幸福观视阈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 第46-52页 |
| 6.1 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夯实老有所养的基础 | 第46-48页 |
| 6.2 推动医养结合,搭建老有所医新平台 | 第48-50页 |
| 6.3 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良好氛围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5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