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以人民为主体理念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6-10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6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6-9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1.4 创新尝试 | 第9-10页 |
| 2 邓小平以人民为主体理念的理论渊源 | 第10-14页 |
| 2.1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观 | 第10-11页 |
| 2.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第11-12页 |
| 2.3 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 | 第12-14页 |
| 3 邓小平以人民为主体理念的主要内容 | 第14-26页 |
| 3.1 注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 | 第14-16页 |
| 3.2 经济上着眼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 第16-19页 |
| 3.3 发扬人民民主,让人民享有最大的民主权利 | 第19-21页 |
| 3.4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 第21-24页 |
| 3.5 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 第24-26页 |
| 4 邓小平以人民为主体理念的特征 | 第26-30页 |
| 4.1 维护群众利益与实现发展的统一 | 第26-27页 |
| 4.2 政治主体与权力本源的统一 | 第27-28页 |
| 4.3 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 | 第28-30页 |
| 5 邓小平以人民为主体理念的价值和启示 | 第30-40页 |
| 5.1 邓小平以人民为主体理念的价值 | 第30-34页 |
| 5.2 邓小平以人民为主体理念的启示 | 第34-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