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特用阔叶树类论文--油茶论文

油茶不同发育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及转录组的比较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写和符号清单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9页
    1.1 油茶概述第14-17页
        1.1.1 油茶的形态特征第14页
        1.1.2 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第14-15页
        1.1.3 油茶的生态适应性第15-16页
        1.1.4 油茶的生态分布第16页
        1.1.5 油茶的经济价值第16-17页
        1.1.6 油茶的生态功能第17页
    1.2 油茶花芽分化研究进展第17-26页
        1.2.1 油茶花芽分化研究概况第17-18页
        1.2.2 果树花芽分化研究概况第18-26页
    1.3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第26-2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生理生化活性物质的比较第29-47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2.2.1 供试材料第29页
        2.2.2 采集地概况第29-30页
        2.2.3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30页
        2.2.4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0页
        2.2.5 实验方法第30-34页
        2.2.6 数据分析第3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4-47页
        2.3.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含水量的变化研究第34-35页
        2.3.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部位电阻值的变化研究第35-36页
        2.3.3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第36-37页
        2.3.4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第37-39页
        2.3.5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研究第39-42页
        2.3.6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研究第42-43页
        2.3.7 不同树龄油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第43-45页
        2.3.8 油茶生理生化活性物质与树龄的相关性分析第45-47页
第三章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营养元素的比较第47-62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3.2.1 供试材料第47页
        3.2.2 采集地概况第47页
        3.2.3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47-48页
        3.2.4 供试药品和仪器第48页
        3.2.5 测定方法第48-50页
        3.2.6 数据分析第5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0-62页
        3.3.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大量元素的变化研究第50-53页
        3.3.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中量元素的变化研究第53-56页
        3.3.3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微量元素的变化研究第56-59页
        3.3.4 油茶营养元素与树龄的相关性分析第59-62页
第四章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第62-73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4.2.1 供试材料第62页
        4.2.2 采集地概况第62页
        4.2.3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62页
        4.2.4 供试药品和仪器第62-63页
        4.2.5 测定方法第63页
        4.2.6 数据分析第63-6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4-73页
        4.3.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第64-68页
        4.3.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第68-72页
        4.3.3 油茶叶片与花芽内源激素的相关性分析第72-73页
第五章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转录组测序的比较分析第73-87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5.2.1 供试材料第74页
        5.2.2 采集地概况第74页
        5.2.3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74页
        5.2.4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74-75页
        5.2.5 实验方法第75-76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6-87页
        5.3.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叶片转录组测序产量第76-77页
        5.3.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叶片转录组组装质量第77-78页
        5.3.3 Unigene基因的功能注释第78-81页
        5.3.4 基因表达分析第81-87页
第六章 讨论第87-92页
    6.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生理生化活性物质的比较研究第87-88页
    6.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营养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第88-90页
    6.3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第90-91页
    6.4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转录组测序的比较研究第91-92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第92-97页
    7.1 主要结论论第92-96页
        7.1.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生理生化活性物质的比较第92-93页
        7.1.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营养元素含量的比较第93-94页
        7.1.3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第94-95页
        7.1.4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茶转录组测序的比较第95-96页
    7.2 创新点第96页
    7.3 研究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附录第109-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个番茄花发育相关转录因子基因SlJAZ2和SlAGL6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橡胶树抗白粉病相关防卫基因的克隆及转hpa1Xoo基因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